法制生活网 > 文化理论>理论 > 正文

《贵州法治报·理论》| 法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源: 贵州法治报 2024年04月22日

  编者按


  近日,由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法律研究所、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贵州省法学会应用法学研究会、贵州省法学会大数据法治研究会、河北省地方法治建设研究会、贵州法治蓝皮书课题组主办的“法治智库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研讨会”在贵阳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贵州大学法学院、贵州财经大学法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贵州警察学院法律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政办公室、科研处、智库处、法律研究所等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法治智库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聚焦法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法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法治智库服务地方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参会学者结合研讨会专家学者发言形成系列理论文章,旨在凝聚智慧、关注实践、助力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贡献法学研究力量。


分割图片-网站2.jpg


法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逻辑


  法治是国家发展中的重要理念、重要方式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生产力不断发展和跃升的过程,新质生产力成为推进生产力跃升的重要标志,法治在服务生产力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回顾过去,法治保障助力生产力发展


  法律作为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通过合理的内容设计和有效的遵守执行,形成法治运行体系,可以有力服务生产力发展。一是服务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扩展。代理制度让代理人可以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从事民事行为,这一制度设计突破了时间、空间和身体等自然条件对劳动者行为的限制,使劳动者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分别进行多个民事行为,获取多种经济利益,促进生产力发展。二是法治服务投资行为增加。赵雪指出,生产力发展往往需要市场机制的保障。有限责任制度让公司股东以出资额或股份等特定财产数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这一法律制度安排可以有效降低投资者的责任承担顾虑,同时降低商业行为双方的谈判成本,丰富市场供需、繁荣市场行为。三是法治服务生产要素供给增进。王晓君认为,知识产权制度创造了稳定、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有效促进生产要素供给。四是法治服务社会运行成本降低。保险制度将普通单个主体不能轻松承担的或有损失和责任以保险公司为纽带转化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多数主体共同分担;这使得单个主体能够以较小的成本支出应对重大风险,进而增进社会行为、促进社会运转。


  着眼当下,法治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


  法治在现代国家运行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作用。一是法治在广泛的范围里发挥作用,服务生产力要素发展。法治在私事上发挥作用,明确个人的法律主体地位,保护个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财产权,促使个人承担法律责任、履行法律义务,不滥用个人权利,保障人的主体地位。法治在家事上发挥作用,明确婚姻关系必要条件,赋予婚姻自由权利,规定抚养收养监护责任,划分家庭财产归属,规定赡养义务,明确继承权利义务,保障人的情感动力。法治在国事上发挥作用,规定公民权利,保障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限制和规范公共权力,促进公共服务提供,约束违法犯罪,保护公共环境。法治在天下事上发挥作用,参与国际条约制定,保障国家加入国际组织,保护在外国的本国公民和市场主体,保障和规范外国公民和市场主体在本国的权利义务和行为。二是法治以多种方式发挥作用服务生产力发展。法治以权利保障方式,对自然人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宽松原则,保障劳动者权利得以实现、投资人权利得以行使、生产工具得以充分利用、生产资料得以优化组合、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空间得以扩展。法治以权力限制方式,对公共权力坚持“法无授权即禁止”的紧缩原则,降低公共权力对个人和市场主体权利限制的可能性。法治以公开、生效的行为规范方式来明确责任,增强自然人和市场主体的行为预期、划分责任边界、降低运转成本。钟鑫认为,要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推动制定更加透明稳定的投资法规,优化投资审批流程、提高投资审批效率。法治以强制力促进自然人和市场主体履行义务,使享有权利一方的权利得以实现、受损得以弥补。法治在主体责任终结、免除、承受等环节发挥作用,通过破产、重整、刑罚等机制设置,给予自然人和市场主体获得从头再来的机会,从而保障劳动者作用发挥。三是法治以各种不同面向而又实质统一的目标服务生产力发展。法治通过行为规范调整使自然人和市场主体的行为得以规范,从而减少对其他主体的正当利益损害。同时,以行为规范及其后果事先明示方式增进各个主体的预期,自觉调整和限制自身行为。法治以激励性规范促进特定领域、特定地域、特定群体得到优先发展机会或获取经济利益,来增进特定群体内生动力、引导经济发展方向、提升发展质量。法治以兼顾效率和公平原则设置区域、行业、群体协调与平衡的法律规范,来平衡发展红利归属、保障发展环境可持续、弥补市场机制不足。


  面向未来,法治引导培育生产力发展


  随着科技革命不断发展,人类在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环境、太空等领域不断取得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和行业上的加速转化应用,生产力得以暴发式增长。未来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同其他治理方式一样,法治有着广阔的作用发挥空间。一是法治服务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规模将越来越大、创新主体将越来越多、创新关系将越来越复杂、创新利益将越来越丰富。通过良好的法治运行可以保障促进创新蕴含的生产力顺利释放,进而促进科技创新。二是法治服务要素价值实现。数据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价值发挥需要商业创新,同时需要稳定持续的法治保障。法治要能动的确认蕴含在新型要素中的正当利益并赋予权利,以促进要素价值释放。三是法治服务预期行为指引。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跃升,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法治要主动应对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创新法律规范设置、灵活法律资源配置、调整不适应的法治运行环节,及时提供行为规范预期,指引、保护、促进生产力发展。骆艳青认为,在特定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要合理配置监管权责,增强监管能力,实现监管目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四是法治服务圆满生活创造。发展是以实现人的圆满生活为其根本目的。法治同样要保障人们未来的新生活。卢敏指出,构建分层保护体系,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二次创作的数字化成果分层保护。以良好、适足、人性化的法治运行不断丰富生活方式、增进生活便利、促进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得以满足。


  (执笔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法律研究所 吴月冠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蔡欣欣)


分割图片-网站2.jpg


法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基础


  生产力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能力相结合而产生的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类社会实践能力的最终结果,是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入突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助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法治是治国之根本,安邦之基石。赵雪指出,新质生产力是新技术和新制度双向驱动形成的中国特色新型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高质量法治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法治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固根本”的作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以新促质”,根本依靠是科技创新能力。而法治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创新的生命线。通过法治建设,能够破除科技创新中的制度性梗阻,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机制加以巩固并严格遵守,从而规范引领科技创新。同时,法治能够保障国家和社会的秩序,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盘”。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法治能够确保新质生产力不变质,新质生产力的创造与使用符合党和国家的需要。马少猛指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近年来,以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为基点的新型举国体制与科技创新项目运行深度回应了“卡脖子”难题和实现供应链安全的迫切需要,有序的促进型法律规范设计已然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实现创新成果频出的重要依托。健全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保障,是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对于完善发现、培养、激励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支持基础研究发展等具有深远意义。


  法治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稳预期”的作用。法治通过确立和实施稳定、公开、规范的制度机制和行为准则,能够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规范和引导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能够有效激发市场经营主体、科研机构及社会个体的创新活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牢固基础、持久动力和广阔空间。一方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企业是具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高水平的市场经济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董新新认为,法治建设可通过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型企业发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创新活动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引和保障。实际上,通过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能有效促进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瞄准行业技术前沿,组织研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环境。另一方面,法治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稳定器。过度监管可能掣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充分了解技术特点、潜在风险和社会影响后,基于螺旋式上升的立法模式能够有效平衡监管的紧迫性和技术发展的需求,形成体系完整、内容完备、系统协调的有机整体,有效回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求。而面对新质生产力引发的风险与纠纷,王向南提出需要建立灵活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强化法治监督路径、完善企业权利保护法律法规等建议。


  法治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利长远”的作用。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产业链、政策链、创新链、资金链相互交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实施,推动科技创新的法律制度环境加速实现,与新质生产力方式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依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建立健全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巩固完善评价制度等改革成果,建立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评价制度,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等,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奠定牢固的法治根基。并且,法治也是塑造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依托新质生产力所迸发的前沿科技需要技术标准的规范,特别是国际标准主导权的抢占,将从宏观长远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主动参与并努力引领新兴领域国际技术标准和治理规则制定,推动形成多边的新型经济治理机制,将有力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实现新质生产力由技术输出到制度输出。


  应当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法治保障,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通过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赋能高质量发展,用法治化点燃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


  (执笔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法律研究所 李南枢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 杨海涛)


分割图片-网站2.jpg


法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变迁的最活跃因素,是可能的潜在力量和新生的现实力量之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增长的“路径依赖”,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出发,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持续有力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持党的领导,以法治固新质生产力发展之根本。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也是稳步推进法治建设和各项改革措施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还是法治命题。这意味着,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和发展党的领导政治优势,以政治优势引领推动改革;也要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促进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互联互动,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推动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发展。加快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等工作,确保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创新要素配置,以法治稳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预期。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以法治方式打通当前束缚创新发展的堵点卡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关键领域立法,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资源配置等领域的改革。当前,我国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已实现了诸多突破。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法治供给,既要加快制定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立法规划,又要健全完善大数据等新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大数据确权、交易流通等规则构建上先行先试。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资源、要素高效畅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擦亮“贵人服务”品牌,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市场监管规则、标准、程序统一。傅智文也强调“营商环境优化的基层实践”。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推动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激发市场活力,拓展发展空间。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本阶段的发展政策,避免因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忽视、放弃传统产业,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强化法治保障,以法治利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长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要充分发挥法治引导、激励、监督、惩治的作用,充分发挥法治“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生产力演进的终极目标是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发展的“质量”导向,要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衡量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标准,将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尺。张雁唯也指出,尽管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数字平台的监管、大数据交易中的权利保障、人工智能法律地位等重点问题都需要学术界的理论支持。经紫圆则以自动驾驶为例,强调关注数据安全。为此,需要进一步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执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谷骞关注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和诚信政府建设,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特别是对新兴业态、新兴产业,要坚持“审慎包容”,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纠错职能,强化行政争议调解处理中心实质化运行,切实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持续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专业化审判组织建设,加强监察机关监督履职,强化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充分释放社会活力、凝聚社会共识。加力释放司法体制改革红利,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坚持“以创新的方式保护创新”,深化司法权、行政权协同的“府院联动”,推动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坚持“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筑牢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之墙,以法律“红线”守住生态文明“绿线”。


  (执笔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法律研究所 贾梦嫣 贵州法治报记者 喻玉)

吴月冠 蔡欣欣 李南枢 杨海涛 贾梦嫣 喻玉
编辑 杨阳
法治;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科技创新;保障;服务;市场主体;创新;习近平;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