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文化理论>理论 > 正文

《贵州法治报·理论》 | 铸法为魂,依法育人:切实提升教师的法治素养

来源: 贵州法治报 2024年03月22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公民法治素养是公民对法律规范、法律文化、法律价值的知晓、认同与遵循,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的参与实践,是学法用法的实际效果,包含法律认知、法治情感、法治意志、法治信仰和法治行为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作为教育事业的承担者,教师的法治素养水平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更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学生法治素养培养和法治校园、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建设。提升教师的法治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重视和推进的课题。在法治社会的构建中,法治素养的普及与提高无疑是一项根本性工作。对于教育者而言,法律不仅是规范自身行为的基石,更是塑造学生法治观念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法治素养的提升显得尤为关键。


普法:铸法为魂,依法育人:切实提升教师的法治素养 (6).jpg


  一、当前教师法治素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其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深远。一个具有高度法治素养的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融入法治精神,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为社会输送具备良好法治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此外,随着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全社会教育权益意识的增强,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保护自身和青少年学生合法权益,也成为了教师必须面对的挑战。然而,当前教师群体在法治素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首先,教师对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对自身权利与义务的理解不够清晰。一方面是由于法律知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许多教师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经常出现违法现象;另一方面,多数学校只注重学科性知识教育和学习,系统法治素养培训和教育存在缺失,教师法治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受限。


  其二,教师法律技能欠缺。由于缺乏法律技能的培养,教师在法治教育实践中常常遇到无法正确运用法律知识的问题。比如教师在遇到校园安全、学生管理等问题时,缺乏必要的法律手段与策略。即使一些教师有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在具体的法律实践中,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如何维护自身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等方面能力较弱。


  其三,学校法治环境不健全,教师法律观念未能与时俱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尚未实现从法制到法治的观念转变,学校中损害教师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情况的存在,无疑增加了教育工作的风险,不利于法治校园的建设。


  此外,还存在着法治教育方法单一,教师工作压力大、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多重主客观影响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师提升法治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普法:铸法为魂,依法育人:切实提升教师的法治素养 (3).jpg


  二、教师法治素养提升对教育事业发展和法治校园建设的积极意义


  首先,有助于保障教育公平,确保每位学生的教育权益不受侵害。教育公平是社会正义的基石,它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平等的条件下接受教育。然而,现实中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特殊群体教育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教师若具备较高的法治素养,便能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更好地遵循法律原则,确保每位学生的权益得到妥善保护。例如,对于残疾学生的教育安置,有法治素养的教师会主动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采取合理措施,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和便利条件,从而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其次,提高教师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维护校园稳定和谐。教师法治素养的提升有助于预防和处理校园纠纷。校园是一个小社会,师生间、生生间以及学校与外界的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容易引发纠纷。如果教师能够理解并运用法律知识,就能在矛盾初现时及时调解,避免问题的扩大化。以校园欺凌问题为例,当发现学生间的冲突时,具备法治素养的教师能够立即采取措施,依法进行干预和处理,防止事态恶化,同时也会对其他学生起到积极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再次,有助于树立学校良好的法治形象,提高社会对学校的美誉度。这几年校园霸凌等事件层出不穷,固然有青少年青春期的价值观不成熟的原因,但是学校和老师未能及时介入或者处理失当有较大的关系。教师良好的法治素养的提升,在建设法治校园的同时,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


  最后,教师的法治素养提升还将对学生形成积极的示范作用,助力培养具有良好法治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法治素养的提升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基础和重要前提,作为教育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的法治素质不仅体现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上,更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法治素养的传递。当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法律知识,分享法治生活的经验时,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正确的法治观念。这种影响是长远且深刻的,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为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建设培养坚定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三、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


  如上所述,提升教师的法治素养,不仅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有效预防和处理校园纠纷,还能够为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培养他们的法治素养。在这个法治日益完善的时代,教师的法治素养已经成为其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师法治素养的提升,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为构建法治校园、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其一,加强法律知识普及和教师的法治实践参与。教师不仅要学习基础的法律常识,如宪法、民法、刑法等,还应深入学习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法律知识培训,通过讲座、研讨会、案例分析等形式,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提高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理论学习,实践经验的积累也是提升教师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法律事务管理,如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学生纪律处分、师德师风建设等。通过实际操作,教师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具体应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二,为教师的法治素养提升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支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个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法治的光辉照耀下,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为培养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贡献力量。正如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位教师的法治素养水平,也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的进步。只有社会各界协力,在法治的道路上共同进步,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其三,构建自学+辅导的教师法治素养培养体制机制。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法律学习中,通过阅读法律书籍、参加在线课程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的法治素养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法律培训,邀请法律专家进校授课,帮助教师更新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此外,还应引入法律顾问,建立和完善教师法律咨询机制,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将帮助教师正确处理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升法治素养。



  (作者单位:任廷浪,沿河自治县谯家镇铅厂初级中学;田永官,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任廷浪 田永官
编辑 杨阳
法治;教师;素养;法律知识;学生;学校;法治观念;法治社会;教育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