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文化理论>文化 > 正文

《贵州法治报·文艺》| 贵州非遗:德江炸龙

来源: 贵州法治报 2024年04月17日

  今年是甲辰龙年。“龙”在中国文化中多象征着力量和权威,亦常被视为带来好运和祥瑞的神兽,民间也流传着许多与龙有关的传统民俗。在铜仁市德江县,炸龙民俗就深受百姓喜爱。

 

炸1.png

炸龙活动现场


  传说唐朝时因久旱无雨,土家先民们按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故事和“舞龙”图腾文化,竹编扎应龙和舞龙,对天求雨未果,气愤的人们用火炮对准应龙和舞龙猛炸,始得雨下。


  德江炸龙历史悠久,早在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德江就有了“舞龙求雨”的图文记载。《思南府志》载:“安化(今德江)各场镇,均有土王节,间有炸龙者。”德江炸龙习俗活动一直延续至今,逐渐演变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民俗活动。


炸2.png

编龙传承人将竹子划成篾条


炸3.png

用篾条编制龙节


炸4.png

将木棒穿插在龙尾上


  每年正月初,德江县各街道、乡镇龙灯队伍将竹子划成篾条编成龙头、龙身、龙尾,用皮纸糊面勾画图案,用绳子和木杆将龙头至龙尾串联固定,搭上勾画好的龙衣。扎龙包括竹编、绘画、剪纸、印染等多项传统工艺。


炸5.png

粘贴金箔纸


炸6.png

给编制好的龙穿上龙衣


  正月初九出龙,正月十四、十五白天秧歌队、腰鼓队、花灯队、傩堂戏队、彩车队、龙灯队等伴随阵阵唢呐、翩翩歌舞游行之后,于元宵节晚上炸龙。正月十五下午6点钟前,各路龙灯头戴安全帽,身着短裤,袒胸露臂,在随行队伍灯笼火把的照耀下,敲锣打鼓,举着龙灯,昂首挺胸穿越各条主街道。沿街居民、客商早已备好成箱、成堆的烟花爆竹,只要舞龙队伍一出现,迅速点燃竹竿上的鞭炮和竹筒里的烟花,向舞龙队伍蜂拥扑去,进行密集轰炸和猛烈喷灼,似瀑布飞流、春雷滚动,其形壮观,一直持续到21时许散去。


炸7.png

巡游舞龙表演


炸8.png

举行出龙仪式


  2021年5月24日,德江炸龙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由群众自发组织、自编自舞、自玩自炸的民俗活动,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韵味,深受外界关注。


  作者简介


  袁才鹤,男,现年61岁,德江县桶井土家族乡退休干部。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会员、铜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与摄像杂志特约摄影师。

袁才鹤
编辑 周止戈
龙灯;篾条;德江县;铜仁市;求雨;民俗;竹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