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时政要闻>今日要闻 > 正文

跨越山与海 缔结教育情——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观察

来源: 贵州法治报 2023年09月05日

  又是初秋清凉季,满座宾朋汇四方。


  8月28日至9月2日,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州贵安新区举行。来自中国、东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嘉宾们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欢聚一堂,共话教育改革发展,共商交流合作大计。


  跨越山与海的阻隔,实现心与心的碰撞。自2008年以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有力促进了贵州与东盟国家在校际合作办学、人员技能培训、青少年人文交流、技能赛事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互学互鉴,已成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开展教育合作、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本届交流周在前十五届达成多项共识基础上,以“教育合作新愿景‘一带一路’共繁荣”为主题,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区域教育合作目标再次添砖加瓦。


  共享人文交流盛宴


  “越深入了解茶文化,越想留在中国当一名茶农。”


  今年暑假,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张信米因对中国茶的热爱,特意到遵义体验了“鉴茶树、学制茶、习茶艺、摆茶俗”等一系列茶文化活动。她说,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仅通过“茶”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和张信米一样对中国文化充满兴趣的,还有来自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家的青年,他们或齐聚凯里学院,开启一场黔东南苗侗文化非遗研学之旅;或齐聚贵州医科大学,在“勇往直黔桥见未来”知行贵州研学夏令营中感悟贵州桥的魅力。


  另一边,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17名师生,也刚刚结束了在马来西亚为期14天的短期研学活动。


  中国与东盟山水相依、文化相通、利益相融,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依托交流周这一平台,双方务实合作日益深化,人文交流更趋密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互学互鉴中深化友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成长。


  如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早已突破“周”的时间概念,开幕期与全年期活动精彩纷呈,双方携手推出一批批内涵丰富的合作项目。


  本届交流周,来自中国及东盟国家教育部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及“一带一路”特邀伙伴国驻华大使、中外知名大学校长、行业领军人物等约4000名嘉宾代表参加,层次高、规模大,堪称一场人文交流盛宴;


  本届交流周,开幕期举办配套活动65项,全年其他时段举办活动57项,形成覆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际人才培养与合作洽谈、青少年交流、中外人文交流、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六大板块”系列活动,活动形式涵盖“论、展、会、赛、训、营”六大类,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令人目不暇接;


  本届交流周,将推动揭牌(挂牌)研究中心5个,成立合作联盟7个、合作中心5个,发布合作成果和联合项目17项,形成学术论文集5项,预计推动签署合作协议、备忘录超50余项,立意深远、成效显著,让人倍感振奋。


  ……


  “交流周有力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员交流和资源共享,为更进一步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服务贵州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如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教育工会主席,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副秘书长、筹委会秘书处副秘书长王慧所言,随着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平台和机制的不断完善,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已经积累一系列成功范例和务实成果。


  共筑“一带一路”愿景


  8月28日,在“第六届中国-东盟医学教育论坛—医工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现场,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泰国高等教育科研与创新部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英国邓迪大学等国内外10余所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搭建“一带一路”高校医工融合教育国际合作网络、提升医工融合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同一天,在“政产学联合培养新型国际化人才论坛”现场,来自多国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外贸新形势与人才新需求”“国际化人才助力中国品牌出海”“校企合作创新陶瓷行业人才定制”等方面,就如何实现政产学联合培养新型国际化人才共商共议,建言献策。


  与此同时,交流周期间,海内外嘉宾还围绕“如何抢抓机遇,充分挖掘数字教育国际合作新赛道的资源与路径?”“怎样深化合作,推动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走深走实?”“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又该何去何从?”等众多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


  这样的场景,对于中国和东盟的专家学者来说,并不陌生。自2008年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以来,已走过了15个年头。


  15年来,50余个东盟国家、“一带一路”特邀伙伴国家及地区,6000余个参会单位,38685参会人次,1800余份各类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480余项活动……一串串数字,见证了中国与东盟开展以教育为主、涵盖人文诸多领域的交流合作;


  15年来,交流周已经由一个单一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拓展为以教育合作为主体的人文交流重要平台;由中国-东盟10+1合作,发展成为以中国东盟合作为主线,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0+1+N(特邀伙伴国)合作模式;


  15年来,先后成立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等合作联盟及中国-东盟清镇职教中心、中国-东盟研究中心等实训培训基地,标志着双方高校、教育机构、企业、社会团体发展迈上新台阶。


  站在新的起点上,本届交流周围绕“持续深化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合作,持续推动与中外高水平大学合作,持续深化职业教育合作,实施‘桥’见贵州系列活动助力旅游产业发展,持续推动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持续深化与教育部相关单位战略合作”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未来,中国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将携手同行,以教育为媒,共筑“一带一路”合作新愿景。


  共绘对外开放蓝图


  “一步一级,云是我的阶梯;乌蒙襟怀,包容人间四季”……8月29日,在交流周永久会址二楼主会场通道,留学生简瑶正在与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吉他乐队共同表演吉他弹唱《山水贵客》,优美动听的旋律引来许多人驻足。


  不远处的主题雕塑前,泰国青年学生正在向世界推荐贵州的美景,贵州大学参与研发的“钢绞线”在东南亚第一跨海大桥(印度尼西亚)充当了“大力神”的角色,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跨境电商直播团队的“辣椒”卖到了越南……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推动下,“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与旅游、工业、农业结合越来越紧密,实现了融合发展。


  “贵州的风景很美,贵州的人民也很热情,我很喜欢这里。”来自孟加拉国的穆阿迪,是贵州理工学院大四的一名学生,他说贵州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他尤其喜欢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


  在交流周现场,随处可见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他们或作为志愿者,穿梭于不同的论坛间;或站在演讲台上,动情讲述着与中国的深厚情缘。


  得益于“教育交流周”,贵州先后多次在东盟国家举办多场交流周推介活动,有效推动贵州与各地政府、企业、科研教育机构以及组织协会等达成多领域合作共识,对外交流合作的“交际网”越来越密、“朋友圈”越来越广。自交流周举办以来,贵州48所高校与东盟国家90余所高校、学术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其中与20余所高水平大学、学术机构开展交流互访、师生互换、科研合作、合作办学、共建中心、实验室、基地等实质性合作。


  本届交流周上,贵州大学主办“国际中文教育专题研讨会”、贵州民族大学主办“中国-东盟青年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项目”、遵义医科大学主办“‘汉语桥’—‘诗琳通公主杯’东盟来华留学生演讲大赛暨‘访黔北文化,桥见遵医’研学活动”、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主办“聚力推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探索‘中文+大数据+职业教育’模式创新论坛”……贵州多所学校的辛勤付出与精彩表现令参会代表印象深刻。


  同时,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泰国玛希隆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嘉宾代表们,围绕国际前沿科技学术研讨、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等国际合作重点领域,开展专业交流研讨、建立合作联盟、创建合作平台、展示合作成果……交流周筑起了中国与东盟之间教育领域交流合作的坚实桥梁。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随着一个个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蓬勃展开,贵州教育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和一系列务实举措,共绘对外开放新蓝图。


张永霞
编辑 常玥玥
东盟;贵州;人文交流;中国;交流;东盟国家;交流合作;教育合作;东盟教育交流周;合作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