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市域治理 > 正文

【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绥阳县黄鱼村:以法治之笔绘乡村新景

来源: 贵州法治报 2024年04月09日

  美丽村寨、繁忙春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这是黄鱼村一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也是遵义市法治乡村建设工作获得成效的见证。


  3月29日,记者走进绥阳县枧坝镇黄鱼村,探访该村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以法治保障乡村善治,助推乡村振兴,走出本村特色发展之路的方法。


927e309deb5c82f92689e8623d3ef53.png

黄鱼村一景


  乡村振兴绘和美图景


  从绥阳县城出发,驱车10余公里,记者来到了枧坝镇黄鱼村。阳光和煦,春风吹拂,小青瓦白粉墙构筑的村舍错落有致……乡韵悠悠、民风融融,一派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景象。


  地处芙蓉江河畔,由山峰、高大、黄鱼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黄鱼村,全村辖33个村民组1233户4524人,耕地面积4600亩,下设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全村党员104人。


  “近几年,在法治的助力下,黄鱼村发展起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向山地、林地要产值,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把山地打造为群众的‘绿色提款机’,壮大了集体经济。”黄鱼村党总支书记刘成梅表示。


  当前,黄鱼村有红瑞和冠珠两个矿泉水厂,发展了蔬菜基地400亩,稻油轮作1500亩,成立了专业合作社2个,通过“村管事”,让村民人人参与、人人增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目前,全村流转土地2200余亩,涉及群众1000余人,发放流转资金72余万元,发放劳务薪金300余万元,形成欣欣向荣的产业繁荣景象,逐步实现与自然高度融合的有山、有水、有底蕴,宜居、宜业、宜旅游的民主法治示范村落。


  同时,黄鱼村还有观音岩、双门峡、万佛洞3个自然景区。为助力旅游资源与法治文化相融合的法治景区,助推法治兴企,黄鱼村把万佛洞景区打造成一步一景、一景一法的旅游与法治相融,随处可见的法治文化元素镶嵌其间,一张亮丽的“法治景区”名片让人眼前一亮。


  “2022年6月,村委把万佛洞景区作为示范点,打造了法治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法治景区,在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广场、步行栈道这些地方都设置了许多法治元素,比如法治迷宫、法治猜谜等,在增强游客旅游趣味的同时,也能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万佛洞景区总经理助理徐正磊介绍说。


  党建引领强基层组织


  “该村能有当前乡村振兴的起点局面,全靠该村紧抓基层法治建设的结果。”刘成梅说。


  近年来,黄鱼村组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管事长+管事小组+群众”为基本组织方式的“村管事”乡村治理模式,切实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实现党务、村委一手抓,农村工作全面管,进一步健全了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体制机制。同时,着力抓好党员发展,注重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优秀青年中发展农村党员,改善农村党员老龄化结构不合理问题,推进支部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


  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将农村党的组织体系和基层治理体系有机融合,通过资源整合、赋权增能、融合党建等方式,夯实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的作用,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深度参与基层治理,最大限度凝聚基层治理力量,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注重从在村优秀离任党组织书记、主任、驻村第一书记中进行摸排,在干部自荐、群众推荐基础上,将政治理论素质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工作作风扎实的人聘为调解员,当好乡村振兴、乡村善治的带头人。


  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围绕重点工作、重点任务谋划,攻坚克难项目,并对群众作出承诺,定期将工作进展和成绩晒出来、亮出来,倒逼干部担当作为,促进基层干部素质和业务提升。


  坚持“五民主三公开”,强化基层民主建设。积极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实行党务、村务、财务每月对群众公开制度,接受村监委会的监督。积极组织村民参与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自治章程,凡是涉及“三重一大”的事项必须按原则集体研究、集体决定,强化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精神文明促乡风文明


  黄鱼村还利用道德讲堂、文化墙、公共场所、宣传栏等阵地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提升社会主流价值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使之耳濡目染、家喻户晓。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村民张某说,自从家里贴上这句家训后,两名读书孩子比原来更刻苦更用功了。


  黄鱼村着力挖掘家风家训,正面引导家庭成员树立培养崇德向善、和睦相处、积极向上,争当奋发有为的新时代农民,广泛收集制作永久性的家风家训悬挂于每家每户,将优秀家训予以展示,以家风家训规范自身言行,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各村民组根据实际制定了《寨规民约》,主要针对本居民组公益事业、环境卫生、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等进行规范,推动形成喜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文明理事的新风尚。


  该村通过“村管事”,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主体作用,组织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该村脏乱差进行全方位治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加强文明养成,逐步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实提高环保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形成良好卫生习惯,营造“干净、整洁、和谐、美丽”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真正实现群众的事情主要依靠群众来办的村级自治新格局。


  全民参与见治理成效


  走在黄鱼村的乡间的道路上,村里民房墙上、路灯上随处可见法律法规宣传牌;村内建有法治广场、法治一条街……处处弥漫着浓浓的法治文化气息。


0b9128896475fe56ee1f0f580916d6c.png

黄鱼村法治长廊


  该村在村民集群的唐家坝和新桥等区域,依托现有公共文化设施,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建、村规民约等内容,打造法治文化广场、民主法治长廊、法治对联一条街、法治宣传栏,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通过群众会以案说法、法治小喇叭、院坝会、设立法律咨询点等形式,深入开展《宪法》《民法典》等重要法律法规的宣传。


  加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双培养工程,开展村支两委干部、各村民组长、群众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普法学习,积极参加线上线下法治培训,培育村支两委成员和村民组长为“法治带头人”,培育群众党员、村民代表为“法律明白人”,带动群众学法普法,确保每个村民组至少有1名“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实行一年一签制,年终对法律顾问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估后确定来年是否续签,提升群众法律服务获得感,有效解决基层服务单一、不能满足群众对法律服务需求等问题。


  优化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积极鼓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素质高、能力强、公道正派的人员充实人民调解员队伍,充分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和“村管事”作用,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多方参与、整合资源、群众自我管理的有效路径,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维护权益。


  每一次矛盾纠纷的调处现场,都是一次法治文化与相关政策的宣讲现场,通过以身示教、以案释法,普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预防类似纠纷,形成全民广泛参与的普法新格局。“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也在黄鱼村日渐浓厚。

姚强
编辑 杨阳
法治;群众;法治文化;家训;乡村;治理;党建;景区;法律明白人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