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审判律讼 > 正文

驻村帮扶办实事 当好群众“贴心人”——记省高院派驻床井村第一书记王刘洋

来源: 贵州法治报 2023年08月29日

  “驻村两年,我与群众从不熟到熟,难忘的故事一个又一个……”8月24日,接受《贵州法治报》记者专访时,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王刘洋介绍了他到罗甸县逢亭镇床井村任第一书记的故事。


  和其他被选派驻村的干部一样,刚接到去罗甸县驻村消息时的王刘洋也曾感到紧张和不安。


  两年的帮扶生活里,他从不适应到适应,从村委会到田间地头、到群众家中,用实际行动让偏远山村的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圆满完成了驻村任务。


  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2017年7月,王刘洋从贵州大学经济法学研究生毕业,同年10月入职到省高院民二庭。2021年5月,由省高院党组选派,王刘洋到罗甸县逢亭镇纳上村任第一书记。同年8月,纳上村并入床井村,他任床井村第一书记。


  “一天凌晨,荒田组的罗某突然打来电话,语气十分焦急,夹带着抽泣声,我想肯定是遇到大事了。”王刘洋回忆说。


  他一边起床,一边安抚罗某,询问情况。


  原来,罗某的妻子心跳突然加快、呼吸困难。王刘洋连夜驾车赶到罗某家,驱车将病人送到罗甸县医院。


  经诊断,罗某的妻子患风湿性心脏病,医生说再晚送来半个小时就会有生命危险,需紧急手术救治。高达15万元的医疗费用,让罗某全家陷入绝境。王刘洋立即联系医院,申请先诊疗后付费,同时发动周围亲戚、朋友、同事捐款捐物。最终通过努力,基本解决了该患者90%的治病花费。


  为最大可能降低罗某一家因病返贫的风险,村委会还向罗某家提供公益性岗位、介绍就近务工、发展种养殖项目;为其两个孩子申请了奖学金、助学金、联系学校减免学费、住宿费;过年过节还送去米油衣物等慰问品。


  见罗某家栽种的椪柑滞销,王刘洋自费购买了3000元椪柑送给亲朋好友,帮助罗某家挺过难关。


  像帮助罗某一家那样,两年间,王刘洋热心帮助过不少群众,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任床井村第一书记的时间里,王刘洋充分利用“村社合一”融合机制,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实施产业振兴,增加群众收入,2022年实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81元。


72488061d7c7ac102f37306723f9195c_img_231_852_313_210.png

王刘洋(右一)调解村内相邻寨子间土地纠纷


  为群众办实事 排忧解难是关键


  去年,王刘洋组织在床井村种植了680亩糯玉米,当时村民们对销路有些担忧,他给大家作了保证。


  为寻找销路,王刘洋遍访遵义、都匀、贵阳等地,并向省高院求助。在省高院党组的帮助下,他多次组织法院干警团购,几万斤新鲜糯玉米销售一空。


  同事们支持,自己也不能让大家失望。为保证送到大家手中的糯玉米是最新鲜的,王刘洋组织村民凌晨三点就到地里采收,天亮就装车送往贵阳,玉米送到大家手中都还带着露珠。


  凌晨的玉米地里露水沾湿了王刘洋的衣裤,见驻村第一书记和大家一起劳动,认认真真为群众办实事,设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村民们干劲十足,连声夸赞王刘洋是个好书记。


  “衣裤被雨水露水浸湿,但能解决糯玉米滞销问题,内心也是暖暖的。”王刘洋说。


  在开展“一宣六帮”时,王刘洋是驻村第一书记;在申报项目、协调资金时,他是村干部;在填报表、报材料时,他是文书;在包组、包户时,他是网格员;在调解纠纷时,他是人民调解员;在法律咨询、合同把关时,他是村法律顾问;在宣传防疫、接送村民接种疫苗、发放药品时,他是防疫工作者;在为村内滞销的水果蔬菜寻找销路时,他是销售员;在扑灭山火时,他是消防员;在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时,他是农技员……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才能更好地帮助群众。”驻村工作督促王刘洋不断学习,迅速成长为多面手。


  为保证村基础设施施工质量,在修建生产路、蓄水池、灌溉水渠、污水管道时,他熬夜学习水泥标号、水泥沙石配比、倒虹吸管、涵洞、堡坎等工程知识。


  为使殡葬改造政策能在床井村得以推行,王刘洋结合相关政策,苦口婆心做群众工作,设法说服村民将政策施行后首位逝者安葬在村里的公墓。后来村民们积极响应,村里有人去世,家属都主动选择在公墓安葬,有力推动了殡改工作在床井村落地施行。


  为保障粮食安全,王刘洋带领驻村工作队,流转村民220亩土地种植糯玉米、甘蓝,还带领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到省农科院挑选优良品种,学习育苗、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科学种植知识。


  驻村两年,床井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申请并累计获得2854.45万元的资金支持,共实施了18个项目,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连续两年村集体经济盈利超过50万元,向利益联结户户均分红5000元;人均收入增长了42.15%;普法宣传效果显著,村民法律意识得到提高,未发生一起因邻里、婚姻家庭纠纷演变的刑事案件。


  两年驻村工作 练就过硬本领


  驻村的两年间,王刘洋练就了过硬本领。在与记者聊帮扶故事时,他说,两年来,最亏欠的就是家人。因安置遭受洪涝灾害的村民,他差点错过了女儿的出生。


  王刘洋始终把乡村振兴当作驻村帮扶的首要任务,把提高村民收入、改善村容村貌作为日常工作的核心,把为村民排忧解难放在第一位。驻村练就的过硬本领,是他今后生活工作的宝贵财富。


  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王刘洋群策群力,组织成立种植秋冬蔬菜基地,群众有了流转土地的租金收入,还可以到基地务工,基地的收益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还在村里开设了惠民农商超市,方便村民购买农用物资,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在劳务输出方面,王刘洋利用村里两个木材加工厂,解决村民就业。鼓励村民在蔬菜基地干活创收。村里每天有40-80人就近务工,抓好农业生产也能创收。


  驻村工作让王刘洋增强了政治素养、锤炼了政治品格、练就了过硬本领,还养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从开展农村工作的“小白”蜕变成实施乡村振兴的“领头鹰”。


张斌
编辑 常玥玥
村民;第一书记;玉米;过硬本领;罗甸县;高院;集体经济;帮扶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