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区域行业 > 正文

《贵州法治报·人大周刊》| 人大代表建言献策助力贵州文旅“花样出道”——我省全国人大代表深入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二)

来源: 2024年04月15日

  上春山约你来见,黄小西喊你回家吃晚饭。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指出,贵州风景名胜资源十分丰富,自然珍宝享誉世界,文化瑰宝独树一帜。我们正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加快推进世界级景区景点和一流旅游城市建设,奋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人大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助力贵州文旅“花样出道”。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杜薇:

  用特色民族文化吸引更多游客

 

杜.jpg


  进一步发挥“村超”“村BA”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积极作用、推动传统体育项目不断融入特色民族节庆活动、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杜薇提出多个加大扶持贵州文旅产业的建议。


  杜薇认为,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有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比如2023年贵州承办了全国龙舟、独竹漂邀请赛、“村超”“村BA”等,原本单一的民族传统节日与活动逐渐演化为多民族共享的区域性节日庆典活动,增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到贵州旅游不仅仅可以看山看水,还可以看球赛、品美食、赏歌舞,通过赛场、民族节日等将民族文化呈现给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承了优秀民族文化,树立了民族文化自信。


  杜薇通过调研得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文旅都很‘卷’,在面对旺季或者淡季的时候,我们要思考需要对游客增加何种服务,让游客更加欢喜。比如说可以深度体验彝族火把节、布依族‘六月六’、苗族花山节、白族团圆节等一些民俗节庆的特色项目;还可以着力完善传统村落非遗体验设施,重点围绕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非遗美食、传统体育与游艺等主题,培育打造可体验、有美食、能交流的非遗旅游体验点,加快形成非遗传承体验设施体系。让游客沉浸在非遗文化里面,来了一次还想来两次。”


  作为贵州民族大学教授,杜薇还对贵州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可以推动“村超”“村BA”与“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等有机融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使“村超”“村BA”发源地成为各族青年研学旅行、广大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发挥“村超”“村BA”等群众体育赛事在“一带一路”等对外文化宣传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立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立场与视角,提前谋划对外宣传的方案,做好软硬件建设准备,汇聚多种外国语言的各媒体记者、写作人才,通过撰写文章、文艺创作、制作视频等方式,持续挖掘、创作、讲好贵州文旅生动故事。


  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市中曹街道党工委书记袁姝:

  倾力守护游客的“诗和远方”


袁.jpg


  文旅融合是一个高频词,文化旅游是游客的诗和远方。


  在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市中曹街道党工委书记袁姝看来,“当下乃至今后的一段时间,在文旅融合发展上,政府找准了定位,精准了方向,瞄准了契机,一定对于城市的文脉挖掘和经济发展,乃至城市建设会带来很多益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袁姝说,要结合地方特色,发展适合自己的现代旅游业。2023年,贵阳市南明区青云市集特色街区火爆出圈、曹状元街开街成功、路边音乐会的成功举办被央视报道……都是贵阳文旅可圈可点的成绩。其实这些就是地方精心谋划,以文铸魂、以旅彰文的阶段性成果,不仅释放了城市活力,还保护和发扬了贵阳的老城文化、状元文化、饮食文化,以人间烟火来体验幸福冷暖。


  依托地方特色火出圈的还有黔东南州“村超”“村BA”等,这些都是找对了符合自己发展道路的例子。“现在旅游业的发展一定不能复制、一定不能一成不变,我们需要的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袁姝说,现代旅游业,旅游资源可以很广泛,不仅是河海山川和名胜古迹,更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文化和旅游发展结合。


  “要鼓励发展文化‘旅游业+’相关产业。”袁姝说,过去有一个说法叫做“互联网+”,现在可以说“文化旅游业+”。现在文旅业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关联性也很强。如果结合旅游业的这个发展规律和行业需求来看,可以带动连同现代服务业在内的很多产业发展,新增一些等级民宿,积极新建一些星级酒店,发展一批涉旅企业。


  作为街道的党工委书记,袁姝说,作为城市街道,在发展现代都市工业和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外,还可以通过文化旅游业来提升活力,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对于文创产品的创作、文旅项目的谋划、历史文脉的挖掘也都应该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和鼓励机制。


  “多部门目标一致,观念融合,打破一些制度壁垒。”袁姝说,要发展现代旅游业,文旅部门必须与宣传、文保、环保、商务、大数据等部门高度契合,目标一致,服务大局齐发力。现在的城市建设,不搞大拆大建,但是可以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服务城市发展,把区域资源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协调整合贯通联动,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更好地释放资源价值。


  贵阳市青云市集是由原针织厂的厂区改建,改建后的青云市集,不仅是深夜食堂,还是紧跟时尚的潮玩新地标。闲置资源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功能被挖掘,老城区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文脉的挖掘,品牌的唱响,生活环境的改造,生活品质的提升,每个专业部分都要参加。”袁姝说,当前旅游业界正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我省凝聚行业复苏信心和力量,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国两会精神。


  全国人大代表、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昌芹:

  让非遗技艺在开发中创造新价值


杨.jpg


  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两会闭幕后,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回到家乡第一时间向干部群众宣讲两会精神,传递两会好声音,并对经营竹编工艺品进行了思考:“除传承好竹编技艺外,如何让创新竹编产品更好地融入市场,把传承技艺产业化,带动当地竹编产业壮大、实现村民增收等,心里已有明晰的发展计划。”


  杨昌芹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第六代传承人,也是极竹堂的创办人,她与竹为伴十余载,在传承好赤水竹编这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将竹编产业从一个小加工作坊发展到公司化运营,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并依托该产业,带动了周边3000名乡亲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在赤水河畔的大同镇民族村,一栋被数十棵楠木包围着的两层砖混房,是极竹堂竹编基地,几十名竹编工人正熟练地做着手工,大家有说有笑,交流着竹编技巧。


  一根根普通的慈竹在这些竹编艺人手上经刮青、破竹、起篾、染色、煮篾、拉丝、编制等20多道工序,竹片被处理成晶莹透明、细如头发、比纸片还薄的精细竹丝,再精心编织制作成各种竹编工艺品。


  赤水竹编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杨昌芹说:“任何一门手艺能够得以传承,一定是融入人们生活中,不仅要实用,还要契合各个时期的审美价值,并在开发中创造新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在成品展示区,除传统竹编工艺品外,还有竹丝扣瓷、竹编书画、竹编灯饰、竹编提包、竹编配饰、竹家具、竹编茶酒饰品等数千个各具特色的工艺品。据介绍,《竹编熊猫》《大肚佛》两部作品分别被国际竹藤中心、贵州省文学艺术联合会永久收藏,并获得国际竹藤组织颁发的《竹编专业高级工艺美术师》证书。


  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杨昌芹在继承传统竹编技艺的基础上,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地美术院校学习,多次赴全国各地参加展销会,了解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利弊,不断研发新产品,进行差异化和定制化生产。


  目前,极竹堂又开启了私人定制竹编品,不论生活品、家具品,还是装饰品都能量身编制。


  在极竹堂门口,挂着“遵义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赤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培训基地”两个牌子,常有中小学生以及竹编爱好者们来研学。


  赤水被誉为“中国十大竹乡”之一,拥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有20万人从事与竹相关的产业活动。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鼓励主要竹产区因地制宜拓展上中下游产业链。


  如今,杨昌芹已取得发明专利8项,获授权使用商标27个,公司的竹编产品获得中国编码中心条形码认证和国家级扶贫产品认证等。


  竹编非遗文化产品要走品牌化、旗舰店之路。杨昌芹通过与知名企业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打造全国旗舰店,实现“赤水竹编”走向全国、面向世界。

牟岚 付先锐 姚强
编辑 周止戈
全国人大代表;两会;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旅游业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