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区域行业 > 正文

让“脆皮大学生”不再“脆皮”!

来源: 贵州法治报 2023年10月26日

  近期,自“清澈又愚蠢”后,“脆皮大学生”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自嘲新标签,并登上媒体热搜。


  据报道,某医院急诊科单月接诊了1700多名18到25岁之间的年轻人,其中多为外伤、腹痛、胸闷。短视频平台上,“脆皮大学生”被网友热议:“伸个懒腰,脖子断了”“刷短视频憋笑,鼻动脉笑裂”……诸如此类让人哭笑不得的意外伤害事件,正在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看似玩笑,却引发广大网友共鸣。虽然年纪轻轻,但是身体毛病极多,脆弱到一碰就坏的地步,出现了“脆皮现象”。这看似是一种调侃,实则是对当代大学生脆弱身体状况的担忧,应当引起社会各方高度重视。大学生也需加强锻炼,做好生活规划,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258e9de4ecb6a2f5f1b43be5afd2997d_img_230_137_533_428.png

漫画/李昂


媒体评论


  《南方日报》:“脆皮”的不只是大学生。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睡眠障碍”“饮食不规律”“缺乏锻炼”已然成为各年龄段共同关注的问题。社会大众不仅要关注身体层面的健康,也要练就坚强的内心,心理上的脆弱不应忽视。


  中工网:如今,社会竞争加大,岗位与专业不匹配的现象,足以让急需就业的大学生情绪波动、失眠。与此同时,自媒体平台上展现的高学历、高收入案例,又让难谋出路的大学生再次“破防”。面对诸多社会现实与当初憧憬存在的割裂,无奈且无力的大学生只得为自己贴上“脆皮大学生”的标签以求自保。身体上“脆皮”只是表象,也应当是少数现象,精神上的“脆皮”才是真正关键性问题。“脆皮大学生”表面上是自嘲,实际上是大学生群体的自救。


专家视角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博士崔成均:我们前几年作了一项调查,现在一到三年级的大学生都有体育课,除了一周一次的体育课以外,90%的学生不会参加体育锻炼,跟沉迷于手机和网络游戏有很大关系。要避免成为“脆皮大学生”,每周至少保持3次的户外锻炼。最好是一周锻炼3次,每次1个小时,用心率衡量有效的运动量,220减去自己的年龄乘以70%,在靶心率范围里面持续运动30分钟,才能算一次有效的运动量。


  西南大学医院康复医学二科治疗师组长吴雪莲:“脆皮大学生”多数是由于自身身体原因,他们可能没有关注到自己的身体情况,疾病都是通过长时间的潜伏瞬间爆发的。大学生要时刻关注自身身体健康,参与各项运动,以提高身体素质。


 (本报综合报道)


微信截图_20230810113328.png


改善“脆皮大学生”现象 需从娃娃抓起

■ 徐善景


  对于“脆皮”一词,人们并不陌生,外脆内软,给人以不结实的感觉。然而,“脆皮大学生”的横空出世,让人们了解到新一代大学生年纪轻轻,身体毛病却极多,脆弱到一碰就坏的地步。


  有这么严重吗?


  笔者身边就有这样的事例:邻居老李的女儿在省城上大学,前段时间突然被接回,询问原因,老李说:“闺女的体质太差,用热水洗头都会感冒。这一次高烧不退,只好接回来静养调理。”单位同事老刘也曾感慨:“我那宝贝儿子跟玻璃一样脆,上个月他从球场边路过时,篮球弹到了他身上,竟把胳膊碰骨折……”


  洗头会重感冒,篮球能碰骨折,听起来有点好笑,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据《中国青年报》发布的《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有86%的大学生在过去一年中出现过健康困扰。有23%大学生表示过去一年在医院被确诊为患有疾病。看来“脆皮大学生”真不是空穴来风。


  有调查显示,“脆皮年轻人”现象的出现与生活节奏加快和健康观念缺失等因素相关,运动不足、作息不规律、膳食不合理、心理压力大、吸烟、喝酒、久坐等都会加重“脆皮”发生。这些原因都不可否认,但笔者认为,想要改善“脆皮大学生”现象,还要从娃娃抓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之所以“脆皮”,怕是与早已养成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现在的孩子多是生在“福窝”里,长在“蜜缸”中,被家人捧在手心。过度溺爱的孩子自然吃不起苦也受不了罪。当孩子入学后,家长得知他们“吃苦受罪”时,会想方设法恳请老师给予照顾。而当下很多学校,也不愿因加强学生锻炼而发生意外,于是便睁只眼闭只眼,不加以深管。管他身体好不好!如此这般到了大学,不良的生活习惯早已养成,羸弱的身体素质早已形成,加上自认为已是成年人的大学生们,随心放飞自我,熬夜、吃喝无度……“脆皮大学生”也便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好习惯当从娃娃抓起,这是全社会都应担负的责任。要知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孩子、家庭、社会和国家都是百益而无一害。家长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溺爱不是爱,而是一种害,不仅要积极配合学校施教,还要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多锻炼、肯吃苦、敢受罪;学校要担负起教育的重任,坚定实施全面发展方略,不能把目标只放在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上。我们从幼儿园就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通过早操、体育课等,磨炼学生的意志,锤炼出强壮的体魄。当上完小学、中学,到了大学后,已养成的良好习惯轻易不会更改,强壮的体魄自然也就避免了“脆皮”现象的发生。


微信截图_20230810113328.png


“脆皮大学生”体质变差不能轻视

■ 何勇海


  “脆皮大学生”这个网络热梗,虽有夸张调侃的成分,却隐喻着这样一个现实:新一代大学生都不太注重身体健康。


  据报道,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师朱晓敏近日发表的论文《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与研究》指出,目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的确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21年9月,教育部的一份针对115余万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抽测复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小学生情况最好(不及格率为6.5%);中学生进一步加大,初中生14.5%,高中生11.8%;而进入大学后,不及格率进一步加大到30.0%。这份数据引起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随着年龄和学籍的升高而逐渐下降?


  其实,相关专业人士早就指出,运动不足和生活方式不良,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继续下降的两大根本原因。在大学里,文化艺术活动多,电子设备带来的各项线上娱乐活动更多,占用了他们的大量时间,再加上,体育竞赛活动少,体育课与体育锻炼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要求,这些都导致很多大学生对体育竞赛活动、体育锻炼的参与度极低。此外,从小学高年级到初高中时期,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形成持之以恒的锻炼习惯,即便大学后有更多锻炼时间也是枉然。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极其重要。然而,不少大学生在时间管理、睡眠管理、饮食管理、情绪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诸如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膳食不合理,沉迷于游戏而经常熬夜,不能以积极方式处理逆境、失败、批评等情绪……这些原因都可能会促使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


  如何让大学生不成为“脆皮一族”呢?这就需要他们加强运动,改善生活方式。当下,大学应该大力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使之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近年来,从国家到各地、各大学均在通过制度倒逼加压,激发学生加强锻炼,比如将体育测试成绩与毕业证、评奖及评优挂钩。然而,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在实际操作中,能够不折不扣执行下来的高校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可能面临着如果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就会出现不少学生无法毕业的尴尬现象,相关规定也会因为“法不责众”而难以落实。说到底,高校与其“放水”,不如通过开展普及度较高的体育项目、深化开展本校特色体育项目、探索推广新兴体育项目、创设“体育第二课堂”与健康食堂、以晋段升级等方式优化测评体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


编辑 常玥玥
大学生;身体素质;锻炼;体育锻炼;大学;健康;体育课;孩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