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法治人物 > 正文

贵阳市公安局白云分局民警曾靖:从“缉毒英雄”到走进村民心坎的驻村干部

来源: 法制生活报 2022年03月24日

  他曾是战斗在缉毒一线十余载的缉毒英雄。面对危险的罪犯,他临危不惧,以一颗如磐初心,从1997年到2021年,整整坚守了十四载,被评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


  2021年,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他不得不离开心爱的禁毒事业,将满腔热忱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成为一名扎根群众的驻村干部。他,就是贵阳市公安局白云分局民警曾靖。


  2021年5月,根据组织安排,曾靖到清镇市卫城镇公告村担任第一书记。自担任公告村第一书记以来,他不畏艰难踏征途,从一个“外乡客”变成了“本地人”。


  曾靖初来公告村时,盘山公路、陡峭悬崖、山间浓雾尽收眼底,行走在山路上,忐忑万分,万般滋味在心头。


  如何尽快进入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这是曾靖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和乡、村干部及群众尽快打成一片,他每天吃住在村里,常常一周才回一次家。


  长期的驻村生活,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曾靖和队员们以“一宣六帮”为抓手,与村支两委一起通过“院坝会”等形式进组入户,宣传党的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等。


  在“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曾靖带领驻村工作队对公告村常住人口完成全部走访,并对村级土地面积内重点发展方面的区域进行深入调查研判,制定驻村两年规划。


  从进村入户那天开始,曾靖就一直在做着一件重复的事情,进组入户,听群众讲,陪村民们拉家常,用眼、耳、鼻、心,察民情、解民意,从做给群众看到带起群众干。


  在曾靖的心里,只有脚踏实地为群众做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走进群众心,真正成为“本地人”。


  经与村支两委讨论及实地调研,曾靖拟在田坝组龙井沟扩建蓄水池,彻底解决田坝、下公告两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通过向白云公安分局汇报后,贵阳市公安局党委专门筹款17万元用于解决该问题,目前该工程已处于建设阶段。


  同时,曾靖积极带领本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学习别村的好经验、好做法,拓展村民的视野,激发创新的动力,借助产业发展资金,科学规划本村增收产业,积极做大传统产业、大胆引进特色产业。


  2021年9月,曾靖牵头邀请贵州省农科院专家组到公告村考察和开展培训,提升村民发展种植业的技术和水平。目前,已拟定以省农科院新品种“黔芋八号”高产土豆在公告村试种12亩。


  说起近两年来村里的变化,公告村村民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走在公告村的田间地头,在村民家的房前屋后,只要看见曾靖,村民们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聊家常。


  如何把党员拧成一股绳,凝聚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曾靖反复思考,结合自身公安工作决定从抓队伍建设、激发干部做事热情入手。


  每当看到队员们面对环境不适、思家孤独、情绪低落时,曾靖主动和队员们“摆龙门阵”、讲笑话,周末闲暇时,他便担起“文娱委员”的工作,组织队员们开展各种文娱活动,通过活动调动和凝聚干事创业的激情。


  为了不让群众跑冤枉路,所有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和答复,曾靖制定了值班制度,要求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干部、村干部必须坚持驻村值班和轮流值班制度。


  曾靖在公告村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村民说事”等服务,让“等群众上门”变成“送服务上门”,“群众跑”变成“干部跑”“多次办”为“一次办”,倾力解决村民“办事难、难办事”问题,主动前往帮助困难户家书写申请等。


  一路走来,曾靖用满腔的热情,恪尽职守,舍小家、顾大家,冲锋在基层最前沿。他和队员们用双脚丈量着公告村的每一寸土地,用真情温暖着公告村的每一户群众,擦亮了公告村驻村工作队这块金字招牌。


  如今,公告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特色产业培植初具规模,民生保障进一步增强,群众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刘琬滢 记者 任莉
编辑 牟岚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