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区域行业 > 正文

不同年代 “童”样缤纷

来源: 法制生活报 2023年06月01日

  童年,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美妙的时光。从掷沙包、跳皮筋到看动漫、玩手机,从爆米花、绿豆冰棍到汉堡包、冰淇淋,从白衬衣、蓝裤子到各种时尚童装……忆起童年时光,每一代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回忆。


  不同时代,“童”样缤纷。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6个不同年代的群体,从他们有趣的童年故事中,感受多彩的“年代秀”。


  60后  温馨朴实的童年


  “我们那个时代的儿童,尽管物质很匮乏,但是过得温馨而有意义。”1965年出生的黄泽,目前就职于金沙县沙土镇史志办,每每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依旧记忆犹新。


  黄泽回忆说,每年的儿童节,学校都会组织参加社会活动,比如在路上设卡点,检查监督过路的村民背毛主席语录,或者以班级为单位打青(割嫩树苔做绿肥),然后送到指定的生产队(村民组),倒在水田里。此外,学校有时也会组织一些唱红歌之类的集体活动。


  对于儿童节礼物,黄泽坦言,由于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文化,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存在,只有少部分家长会为子女准备简单的礼物,比如自制的木制手枪、陀螺以及用狗尾巴草编织的蛐蛐笼等。“我也收到过这类礼物,当时很高兴,在同学面前炫耀了好几天。”黄泽说。


  同样出生于60年代的唐安永,是贵安新区新艺学校的一名教师。


  “说起儿童节,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对我的爱。”唐安永告诉记者,当时家里人口较多,经济捉襟见肘,母亲为了让他过好第一个儿童节,卖掉家里唯一下蛋的母鸡,并将全家的布票凑在一起,为他赶制了一件白色新衣。


  让唐安永印象深刻的是儿童节那天,他还加入了少先队员。“母亲摸着我胸前的红领巾说,‘你现在是少先队员了,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你要倍加珍惜。’”后来,他视红领巾为宝贝,每当有厌学心理时,就会想起母亲的话,激励着他努力前行。


  70后  趣事不断的童年


  “对我们来说,那时的六一儿童节就像过年一样令人期待。因为这天,我们可以穿上爸爸妈妈省吃俭用缝制的白衬衫、蓝裤子和白网鞋,再系上红领巾,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那个冲劲,仿佛未来的整个中国非我们这一代莫属。”就职于黔西市乡村振兴局、今年51岁的卢琼说起她们那个年代的小时候,心里暖暖的。


  “童年像一首远去的歌谣,每每回想起来,我的心便回归山野,回到最初的纯真。”卢琼告诉记者,令她难以忘怀的童年趣事莫过于冬季放牛,因为地里没有了庄稼,把牛赶到山里就可以放心玩耍。


  “我们会去看山茶花、做游戏。小小的山茶花点缀在山野,一层薄冰附在上面,犹如水晶花瓣,有的羞羞答答,有的亭亭玉立,竞相为原野增添了一份生机。”卢琼说,看完山茶花,她和小伙伴便会从山林里找些干柴在平地上升火,等烧出炭后,就把从家里带来的洋芋、红苕放在火堆里烧熟来吃。然后,边吃边猜谜语“四四方方一块田,哪个猜到够她吃半年……”


  “还有一件事也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偷吃黄瓜。”卢琼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她上一年级时,母亲在屋前开辟了一小块菜园,种了她最爱的黄瓜。母亲告诉她,结的第一个黄瓜不能吃,要留下来做种子。年幼的她管不了那么多,只想着赶紧把黄瓜吃掉。囿于母亲的警告,她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啃几口就不会被发现。于是,她就像偷吃的老鼠,每天伏在地上啃几小口。就这样,没几天黄瓜种就被她吃完了,当然母亲发现时也免不了被惩罚一顿,但童年的趣事让她至今难忘。


  80后  登台表演的童年


  “舞台、演出、自编自演的节目,这些都让我记忆深刻。”说起“六一”儿童节,80后李晶晶特别兴奋。小时候的她是班里的文艺骨干,摄影、绘画、唱歌、跳舞等比赛,几乎都有她的身影,是班里最出彩的女孩之一。


  “同学们都喜欢去我家排练,记得有一年表演的《洗澡歌》,还获得了学校一等奖。”说起这些往事,李晶晶掩不住的自豪。


  和李晶晶一样,同为80后的赵仕华,是一个文艺青年。说起童年回忆,他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其中令他最难忘的便是第一次上台表演。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老师说乡中心学校要组织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让我们想想自己能表演什么节目。那时候农村条件有限,同学们都紧张得直挠头,个个愁容满面,不知道咋办。”赵仕华说,他很想借此机会上台表演,并决定演讲《叶尔羌河的传说》这个故事。


  为了能在全校师生面前大胆展现自己,他随身携带着这本书,反复练习。母亲作为他第一个忠实的听众,一直不断地鼓励他。从最初的生涩忘词,到最后流利地演讲,赵仕华用了半个月时间。


  “那天究竟有哪些节目,我现在已经忘记了。记忆最深刻的是,主持人向舞台下黑压压的小脑袋报出‘下面请《叶尔羌河的传说》的演讲者做好准备’时,我的手心里全是汗水。这时,我又想起了母亲的鼓励,深吸一口气后坚定地走上台。”赵仕华说,当他从舞台上下来的时候,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他第一次走上舞台给大家讲故事,哪怕这件事已经过去30年,但回忆起那个儿童节,他仍然激动不已。


  90后  无忧无虑的童年


  5月29日,贵阳90后小学教师钟丽正在一遍一遍给学生们排练节目。而她小时候的“六一”也和如今的孩子们一样:统一服装,统一头饰,参与演出。“小时候,我们会涂上腮红、口红,在眉心点上一个‘美人痣’,然后把班上的小板凳抬到操场上按班级顺序就座,等待抽签表演节目。”钟丽说,五年级时她上台朗诵了一首现代诗,获得了三等奖,让她激动了好久。在她的童年记忆里,期待过“六一”,是因为这一天可以放下书包,不用上课,同学们也可以各展所长,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让激情飞扬。


  与钟丽不同的是,回忆起童年,1990年出生的道真自治县人民医院护士张余,对表演没有特别记忆,却对农村生活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小时候每年暑假和小伙伴捉小鱼、扮家家、跳皮筋的日子,是她最快乐的时刻。


  “那时候一到夏天,我们几个好朋友便会提着桶,去河边捉小鱼。”张余说,在她家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河水来自山里的一眼泉水,清澈见底。他们会在泉眼处“安营扎寨”,将捉来的小鱼烤熟吃掉,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


  童年除了无忧无虑的趣事,伴随得长久的便是上学。每天和老师、家长斗智斗勇的乐趣更是无穷。


  “上学的时候,我们会提前买好小零食放在抽屉,趁老师不注意偷拿一个塞进嘴巴,然后老师转身看我,我就假装看书,嘴巴也不敢动。老师一走我又开始窃喜,享受美食的瞬间是我最怀念的。”张余说,回到家里,趁父母出去的时候,她会偷偷看电视,在父母回来之前,赶快关机并给电视降温,以防被发现。


  00后  伴“网”成长的童年


  “楼下幼儿园举办的儿童节活动,稚嫩的童声、抑扬顿挫的声调让我颇为怀念。”5月30日早上10点,出生于2000年的贵阳女孩范致远,正在家里复习功课,为出国留学作最后的冲刺。欢乐的歌曲让她想起小学音乐课本上温柔的歌,河畔柔美的柳树姑娘,山野远处停落的红蜻蜓,还有江山里、故城边的旧识……


  范致远说,她大学毕业时,学校展板上“首批00后已完成出厂设置,即将发往社会,各单位请注意查收”这句话,让她忍俊不禁,同时又让她感慨时间过得之快。


  0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是与国家民族发展进步同频的一代。“00后的童年与80、90后究竟有哪些不一样?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应该是电子产品陪伴我们长大吧。”范致远说,小时候她最喜欢在家看电视,特别是《武林外传》里那句“嘿,兄弟,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已经成为他们平时和朋友见面的问候语。另外,《仙剑奇侠传三》播出的那个假期,她辗转在各个卫视拼拼凑凑看了起码十遍,为龙葵又一次祭剑哭得稀里哗啦,不过后来她终于知道在游戏里还有完美结局,雪见和两个龙葵都可以好好地活着,所以她因此喜欢上了游戏。


  “互联网时代,我们00后都有的特殊回忆,应该是贴吧。”范致远表示,贴吧现在似乎无人问津,曾经却很火热,它夹杂在论坛和微博的中间,是受众选择权的过渡,也是她们从童年到青春的过渡。


  和范致远同一年出生的杨清清,是淮阴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一名大四毕业生,在她的记忆里,文艺演出、动漫、电影、贴吧、同学互赠的贺卡等,都见证了她们这一代人的成长。


  10后  收获礼物的童年


  5月28日,家住贵阳市天誉城小区的10后男孩张誉庭,大清早便起床练习钢琴。此时他心里隐隐担心,妈妈在网上买的礼服是否会按时寄到家里。原来,当天下午2点,该小区有一场“六一”儿童节汇演,他报名参加了钢琴表演。直到11点,礼服送到,他才舒展开了眉头。


  化好妆,穿上礼服,他早早地来到小区篮球场等待。“今天参加演出的孩子会有礼物,所以我一定要加油。”张誉庭告诉记者,他弹的曲子叫《咏叹调》。


  很快,就到了他上场表演的时候。只见台上的他落落大方,自信从容地弹完曲子,优美的琴声获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最终,他获得了一个组装变形金刚、一辆过山车及一盒水彩笔。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是张誉庭最期待的日子。因为这天,除了学校、小区会组织文艺汇演外,她的姑姑、舅舅等亲人都会送他礼物。


  和他一样对这个节日充满向往的,还有他正在上幼儿园大班的表妹费馨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5岁那年的儿童节,幼儿园组织了表演活动,我化了一个漂亮的妆,穿上傣族服装,跳了傣族舞,可美了!”费馨媛说,每年的儿童节,家人都会送她衣服、裙子和玩具,并带她去游乐场玩,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六一’这天,妈妈允许我从自己的零用钱里拿出300元,自主支配。我计划先去游乐场玩一会儿,再和妈妈一起去蛋糕店做亲子活动。”说到这些,她满脸欣喜与期待。


张永霞
编辑 常玥玥
母亲;表演;范致远;礼物;黄瓜;趣事;红领巾;山茶花;老师;礼服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