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雷山县城驱车13公里,沿着山势而上,就到达了与朗德上寨相邻的郎德镇南猛村。
刚进南猛村上寨,该村的网红打卡标志“芦笙舞艺术之乡”几个大字赫然跳入眼帘。再往村里走,宽阔整洁的乡村道路、独具特色的村居民楼、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芦笙广场、紧邻村寨的茶园和鱼塘,无不散发出一片幸福安居的美丽乡村新气象。
南猛村一村角。
南猛村这个苗疆圣地芦笙舞发源地之一的小乡村,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海拔1060米,有上、中、下3个自然寨,共193户近791人,是“贵州省少数(苗族)特色村寨”。
“这就是我们的积分兑换超市。”穿过打卡标志点,就到了南猛村村民委员会。在南猛村第一书记蔡孟阳的指引下,记者一下就看到了该村的另外一个知名“打卡点”——南猛村积分兑换励志超市。
今年以来,南猛村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以党建为引领,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村规民约的各项要求,积极推行“积分制”管理,配套设计激励机制,推动乡村治理从村里事转变成“家家事”,实现“小积分”撬动乡村“大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南猛村积分兑换励志超市内景。
记者看到,在南猛村村民贡献度积分考核指标中,结合乡村振兴的建设内容和村规民约设置了6类28项积分事项,鼓励的事项为加分项,禁止的事项为减分项,制定积分评价办法。比如产业兴旺方面对于种植白茶达到一定面积、一定亩产即予以加分,而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有劳动能力但不主动发展生产的予以减分。这些指标不仅包罗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贡献度,还包罗了村民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的表现,可谓“独具特色”。
同时,在推行“积分制”过程中,南猛村为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注重发挥村“两委”、积分考评组、村民代表大会、村民等“四个主体”作用,推动村民“积分制”管理有效实施。
“这其中,‘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联户长就在这里面发生作用。”蔡孟阳说,南猛村的十余名联户长,在“积分制”管理过程中,主要担当起“评委”打分的角色,由于他们本身对村民的情况“了如指掌”,当去为村民积分进行考评时,能够公正地评选出村民积分所得。
南猛村村寨里随处可见得的民族文化。
“村民根据这些积分,可以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也可以用于小额信贷利息抵扣、评优评先参考等。”蔡孟阳告诉记者,积分超市是利用广东爱心企业捐赠资金建设的,物资来自于帮扶企业捐赠和村集体自筹等,根据兑换情况,不定期更换品种,以满足村民所需,提高村民积极参与性。
“群众参与度还是很高,像洗衣粉、肥皂、食用油等物品,都兑换得差不多了。”顺着蔡孟阳的指引,记者果然看到,其物架上所剩无几。
村民随时可观看村寨路旁的村规民约,积极参与创先争优、见义勇为、志愿服务等活动;村委会对积分靠前的村民家庭进行表扬表彰、荣誉墙公示,把积分作为评定“文明户”“诚实守信户”“最美家庭”等荣誉的基础标准……蔡孟阳说,自从今年南猛村实施“积分制”管理以来,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大家参与到乡村振兴中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