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民生建设增力度 民生实事有温度 民生“三感”有厚度!贵州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要干的事”

来源: 贵州日报 2023年03月14日

  群众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来自居住多年的老旧小区蝶变成整洁有序、设施完善的“新家园”。“新增绿化、大门更换、划出停车位,安装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电子门禁系统,小区改造改到了群众心坎上,搬出去的居民慢慢又搬了回来。”安顺市西秀区八大公司小区居民杨国俊说。


  来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安全、优质的教育资源。正安县第四小学根据学生们的爱好与特长,开设了兴趣班、体验班,让学生在体验中、创造中成长。目前学校已解决随迁子女就近上学1500余人,保障了移民安置群众子女的教育问题。


  翻开贵州民生工作账本,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生根,一件件民生实事深入人心,一项项惠民举措接连出台,犹如和煦的春风,温润着百姓心田,书写了新时代民生幸福“新答卷”。


3586b3a189e95992f38a463a7e7f241e.jpg

 2022年12月14日,在榕江县车民街道卧龙移民安置区,搬迁妇女正在接受婴儿生活照料技能培训。(李长华 摄)


  民生建设增力度


  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履职清单”


  社区食堂、养老服务站、卫生服务站……近年来,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街道金元社区的各种民生配套更加完善。


  “我们根据‘一圈两场三改’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生活需求。”金元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袁琴说,作为社区工作者,职责就是帮助居民把日子越过越舒心。


c89f684de98c2a926139341ea614876a.jpg


  “早上到老年活动中心唱歌、下象棋,中午在社区食堂吃饭,晚上到家门口的公园散步,比以前上班过得还充实。”说起现在的生活,社区居民刘贺笑得合不拢嘴:“这两年社区变化越来越大,住在这里很幸福。”


  贵州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围绕民生大事难事急事持续发力,把持之以恒推进民生实事工程作为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从容作答——


  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2022年我省建立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规范转换机制,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04个。对保障标准偏低的民生项目进行提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118元/月,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4%。


  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乌江、赤水河等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新增18个城市主题书房,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数据是民生的直观呈现——


  2022年,贵州大力实施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制定62项政策措施,加快提升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经济增速;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3.4万个,开工建设4所高校新校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02岁。


  民生实事有温度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新年抢开局,企业需求旺。眼下,电工、叉车操作工、焊工、车工等工种的定向式、订单式培训在全省各地陆续开班。


44a9fbb38290af8f4bd32d6882d1d7bd.jpg


  瓮安县猴场镇村民王思林就是受益群众之一。他在今年“春风送岗”招聘会上与金正大诺泰尔化学有限公司初步达成了就业意向,得知县里开设“订单式”培训班的消息,毫不犹豫报名参加。“希望通过这次培训提升电工操作技能,自己也能吃上‘技能饭’。”


  企业下订单、人社接订单、毕业即就业的培训模式,让更多劳动者积极学技考证,实现就业。“去年我们大力实施‘技能贵州’行动,全年开展培训62.8万人次,有力提升了农民工就业能力和议价能力。”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一头牵着万千家庭。2022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达83.66%,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2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4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16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2.8万人次。


  围绕人民最关心的教育,贵州千方百计破解教育发展瓶颈。每年压缩行政经费的5%至6%用于教育“9+3”、精准扶贫等;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提前2年实现100%全覆盖;累计招聘13.5万名特岗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国培计划”培训教师90万人次。


  社会保障更是重中之重。贵州在全国率先制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的通知》,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切实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从2022年4月起,贵州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按3.5%、15.8%的增幅提高到679元/月、5292元/年。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从“有保障”到“节节高”,一件件惠民实事落地有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民生“三感”有厚度


  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高质量发展是为了让老百姓底气更足、笑脸更多、生活品质更高。


  初春,走进仁怀市合马镇新坪村,山上规划齐整、绿油油的乔木是毛叶山桐子树。树下,村民正忙着管护毛叶山桐子。


fa2e6a47e8e5f3a99d63d89926fd0b0f.jpg


  “退耕还林是惠民好政策,以前我们这些土地大多是撂荒地,现在可不一样了,这满坡的山桐子可都是咱的‘钱串子’。”村民杨华说,毛叶山桐子不仅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环境等方面作用明显,而且还能增加收入。


  如今,推窗见绿、满城见花、抬头见蓝,行走在青山绿水间,乡村“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好。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贵州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化为“履职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时间表、路线图,保证所有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fb578e4a07bad7a8c22bff6d58836f99.jpg


  你看,慢性病患者用药负担减轻了——


  2022年5月30日,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胰岛素专项)正式在贵州落地执行,胰岛素集采落地后价格平均降幅47%。“像我用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以前是184.6元一支,现在只需要72元一支,一年能省4200元。”糖尿病患者罗某说。


  你看,基层教育质量提高了——


  随着政府对乡村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望谟县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2012年全县只有70人考上大学,而2022年有1300多人考上大学,教育让大山里的孩子有了更好的出路和更多的选择。


  2023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工作作了新要求: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覃淋
编辑 牟岚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