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言论不当引争议 如何为人师表?

来源: 法制生活报 2023年03月04日

近日,一条新闻在网上迅速传播,引发多家媒体关注。


  新学期开学后,安徽庐江县某中学请来合肥某高校一副教授为全校师生进行感恩教育。该教授在现场因PPT故障临时转换成即兴演讲,爆出“学生所谓的读书就是为了金钱,不要想什么理想,因为金钱就是一切。”“读书就是为了和外国人的优良基因结合,生育孩子后,就能够产生更强的基因!”等言论,引发学生不满。一位学生更是直接上台抢走话筒怒怼该教授。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争议。视频中,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发表“南京事变”所传消息虚假,“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30万没有数据支撑”等不当言论,学生将视频录下发布到网络上,广大网友愤慨不已。


  “专家教授”演讲频“翻车”,一时间引发网友热议,纷纷质疑教师的师德师风何在。


  老师被学生炮轰,究竟是谁的三观不正?


  法纪结合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是学校的灵魂所在。然而,近年来教师的负面案例屡见报端,让我们看到了师德师风建设任重而道远。


  教师在台上信口雌黄,学生在台下“心口很慌”。从媒体的报道或网友的爆料中,一些教师在课堂、讲座或网络等渠道发表歪曲事实、三观不正、充满负能量的虚假观点和错误观点,触碰了法律底线和师德师风底线,对学生造成了精神污染和误导,也向社会释放了流毒。


  遵德守法、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义务,也是教师育人育才、传递正能量的品行保障。如果一名教师满脑子都是功利意识、投机意识,三句话不离“钱”“权”,或罔顾事实,抹黑英雄、否定历史事件甚至诋毁党和政府,或盲目崇洋媚外,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或乐于传播一些来源不明的八卦消息、虚假消息、不良消息,就辱没了师德师风,就向学生做出了错误的示范,很容易把学生的“三观”带歪。


  其实,社会各界以及教育部门一直对师德师风抱有很高的期待,也提出了严格要求。《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这一规定是师德师风建设法治化的总依据、总原则。新时代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以及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均明确了教师的两条重要师德准则:“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传播优秀文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同时,教育部还针对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失范行为制定了处理指导意见或办法,明确了学校、负责人、教师的师德建设责任,明确了师德失范行为的监督、排查、预防措施以及惩戒措施、处理程序。


  教师以及其他责任主体应该对标对表这些法律要求或准则要求,全面积极认领责任,强化教师师德师风法治化建设,构建灵敏、严格、高效的常态长效监督机制,依法肃清师德师风中的“信口雌黄式流毒”,夯实师德底线,追求师德高线。学校以及校长或其他负责人应切实尽到日常教育责任和监督责任,确保投诉举报机制和监测预警机制有效运转,及时捕捉师德失范行为的倾向性苗头,及时采取约谈、诫勉谈话、警示提醒、调查处理、责令整改等措施进行干预,把师德失范行为或倾向性行为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小范围。教师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更该看清师德失范行为的危害性,自觉加强师德修养,遵守师德规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主动规避各种师德失范行为。


  相关学校也应加强对讲座、论坛等内容的把关,对参与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进行核验,对教师的言行提出明确要求,拉出负面清单,打好“预防针”,确保教师无论在授课交流过程中,还是“中场休息”时,都能“好好说话”。


  课堂不容胡言乱语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合肥某高校副教授陈某某却在讲座中输出不当价值观,其中不乏一些低俗内容,引发哗然,最终被学生冲上台抢走话筒,讲座不欢而散。事件也在网络上持续发酵,“灵魂工程师”形象大打折扣。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管是大学老师,还是中小学、幼儿园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这是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的使命。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渊博的学识,为学生“授业解惑”,而且要具备高尚的人格,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向学生传递健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传道”。这也决定了老师在公共场合的言行举止要注意尺度、把握分寸,既要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又不能背离公序良俗原则,不能将低俗当有趣,不宜把随便当随和,不可将未经充分思考的观点当成不容挑战的结论。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但是,陈某某作为一名经常在合肥当地中学开展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讲座的“教育名师”,在中学举办的感恩主题讲座上,公开鼓吹“学生读书就是为了钱,不要谈什么理想抱负,金钱就是力量,有钱就有一切”,传播和渲染社会上日渐流行的“功利性教育观”,甚至对未经世事的中学生开低俗玩笑,话里话外透露着功利和歧视。显而易见,“教育名师”在公共场合上发表这样的言论很不合适,大学教授在“课堂”上如此“放飞自我”是非常荒腔走板的,与教师形象严重不符,枉为人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要求,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可见,陈某某在演讲过程中被学生当场轰下台,完全是咎由自取,在情理之中。实际上,大学老师在“课堂”上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并非个例。近年来,多名大学老师因在“课堂”上发表不当言论而引起社会热议。比如,2021年底,在国家公祭日的前夕,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称“当年的侵华日军在南京屠杀了30万人是没有数据支持的,这个‘30万’只是一个中国历史小说写作的一个‘概述’”。


  一斑窥豹,大学老师频频在“课堂”上发表不当言论,凸显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法治化道路任重道远。让教师在公共场合的言行举止回归教育本质和初心,不偏离法治和师德轨道,关键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一方面,高校要强化依法治教,涵养教师法治意识,提高教师师德修养。高校要依法强化对教师的考核,应把教师在公共场合的言行举止纳入师德考核当中,倒逼教师树立正确的“三观”。根据《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或者解聘、晋升、奖励、处分等的依据。


  另一方面,中小学要加强依法治校,守好校园讲座内容的入口关。中小学邀请大学老师、社会名人举办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应对被邀请者的学术能力、师德水平进行评估,对讲座内容进行把关,避免一些人利用“讲台”夹带私活,在中小学校园传播“毒思想”。


  师德师风法治化提振师道尊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锻造人才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一位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高素质教师,必然会以自己的言谈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记忆中,笔者上学时老师们总是敦敦教导,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满满的正能量,让人倍感振奋,让人激情满怀。


  然而,合肥某高校这位副教授的言论却让人深感遗憾,甚至震惊。这是一位教授该说的话吗?这是一位老师该说的话吗?师德何在?尤其令人痛心的是,这位教授的言论却不是个例。近年来,已发生多起高校教师发表不当言论引发争议的事件。这不只是哗众取宠的问题,而师德的缺失,是师德的沦丧。


  毫无疑问,师德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优秀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循的职业行为准则,其先进性与高尚性高于一般的职业道德,是学校灵魂所在。而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高校教师则是打造这支队伍的筑梦人。高校要做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最为核心的是拥有一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因此,抓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的必修课、重头戏。


  印象中,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从未缺席,但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过去很长一个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主要通过社会道德来约束管理,而社会道德只有约束性,属于思想建设,尽管违反道德也会受到批评,严重的甚至受到处分,但是与法律的制裁相比,其性质、程度和方式都有较大的区别。这就导致一个结果,一些高校教师感觉不痛不痒,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任意妄为大放厥词、胡说八道,把师德师风抛在一边,因为他们心里有句潜台词:说些出格的话又不犯法,违反师德师风又不违法。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约束,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就不能提升。随着我国教师师德师风问题日益突出,以及我国法治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深,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法治化成为必然。可以说,重视法律法规在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既是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也是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的本质要求,更是应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问题日益突出的客观需要。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构建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学校办学法律支持体系”,要求首先从国家、地区到学校,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一套完善的师德师风管理、监督体系;其次学校层面逐步建立完善的师德考评机制;同时,教师作为师德师风法治化的主要参与主体,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总之,要想高校教师自觉遵守教育道德,就必须要有法律的支持,通过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进行立法,在法律层面约束师德师风行为,才能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只有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推向法治化轨道,才能维护高校教师职业形象,提振师道尊严。


  网友热议


  @随风如歌:师者德为先,希望好好肃清教师队伍中的这种“斯文”!


  @黑白琴键中弹不出的回忆: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adonis1118:先把三观摆正了再教别人,不然没资格。


  @杰森哥:高校老师本身就应该师德师风建设到位,不然不配当大学老师。


  媒体评论


  新华社:师德沦丧者寸步难行


  师德师风是大学的精神命脉,深刻影响学生命运前途,不允许有偏差。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需要把“师德师风档案”作为一种终身制度,详细记录教师任职前后有无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师德年度考核情况,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对师德沦丧者要一票否决,清除出教师队伍,不能抱有白璧微瑕、瑕不掩瑜的态度,令学生受害学校蒙羞。


  光明网:防范师德师风问题莫要等到舆情后


  把好教师入职师德关、日常师德监督关,畅通师德师风问题举报渠道,严肃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起举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避免小问题养成大问题以铸成大错。这比事后的“零容忍”“决不姑息”更有力量。及时遏制师德失范行为,既是对学生的保护及权益的根本保障,也是对教师的关爱。


作者 李英锋 何勇 何军林 ​
编辑 牟岚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