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区域行业 > 正文

贵州深化温馨校园建设,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教育——让乡村学校充满温暖和力量

来源: 法制生活报 2023年06月01日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5月底,走进贵州一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留给记者的便是这一印象。


  挥锄、种菜、浇水,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走进农田接受劳动教育;足球、篮球、民族舞,艺体教室里,每一个孩子都有一手“绝活”……与城区学校相比,这些学校位于大山深处,但每一所学校都各有特色。


  不仅要把校园校舍等“硬环境”打造好,也要把校园精神文化等“软环境”建设好,实现乡村学校小而美、小而优。2020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在全国正式启动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三年来,贵州分期分批积极组织全省各地各校创建全国乡村温馨校园,不断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确保农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校园成为乡间最美风景


  空气清新怡人,环境清幽整洁,学校的边角地带,精心设计了各种宣传栏、宣传标语,无时无刻提醒着学生,熏陶着学生。


  走进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大歹小学的教学楼,每间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足球场边,学生们围坐在一起翻阅着书籍,相互交流讨论……这样温馨的画面,在大歹小学随处可见。


  大歹村曾是贵州最为贫困的地方之一。过去,大歹小学是一个只有一栋教学楼的教学点。近年来,在澳门、贵州省教育厅、贵阳市教育局、南明区教育局的帮扶下,大歹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校除建有教学楼、标准化运动场、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学生食堂外,还建有学生计算机房、科学实验室、音乐舞蹈室、学术报告厅和STEAM科创实验室等。校园网、班班通实现全覆盖;教学楼每一层走廊上和每间教室里,都放置有书架,适合各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上面。


  “每间教室都被建设成了孩子们益智的学园、成长的家园、成才的乐园,办出了‘小而美、小而优、小而全’的特色。”大歹小学教师赖丽丽介绍。


  从校舍破旧的教学点到拥有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塑胶跑道、足球场等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校园,大歹小学成为全村最漂亮的建筑,也是全省“最美丽的村小”。2020年底,大歹小学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


  大歹小学只是贵州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贵州已成功申报四批共计12所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展提升,建设和谐美丽校园,推动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如今行走在贵州乡间,无论是深山石弄,还是阡陌桑田,人们总能发现不少地方最漂亮显眼的建筑就是学校,校园已成为乡间靓丽的风景。


  乡村教育更加优质均衡


  每到放学时间,贵阳市修文县第八小学(原修文县扎佐镇第二小学)的校门口便人潮涌动。


  “这里设施齐、环境好、师资强,我们把娃娃送到这里,放心!”前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说起修文八小,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全县学生人数最多的乡村小学之一,修文八小取得的成绩不逊于城区学校——学校先后荣获修文县办学水平评估“良好”学校、贵阳市首批德育示范校、贵阳市文明校园、省级安全文明校园……一个个荣誉称号,见证着乡村教育的发展,乡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观,要求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以分数、升学来衡量优质与否,而是要让农村地区的学生获得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得到全面发展。”修文县第八小学校长洪国棚介绍,学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按照以“双减”带动“双增”的工作总基调,在“减轻负担”与“提质增效”上靶向发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


  课上,老师布置多元化作业,在布置读、写作业的同时,还布置操作、实验、观察等实践性强的作业,给予学生更多选择。课后,老师进行走班式课业辅导,打破教师“一专多辅”的窘境,让课业辅导变得更加高效。此外,学校还将课后服务与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相结合,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开设艺术类、体育类、民族类、科技类、劳动类等兴趣小组和活动社团,实现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合格+特长”的育人目标基本实现。


  而在遵义市赤水市旺隆小学,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课后结伴来到劳动教育基地,观察自己播下的植物的成长情况。在这里,学校专门为学生们开辟了一块空地,用以种植各个季节农作物。


  劳动实践教育与农耕文化有机结合,乡村田野绽放希望之花。据介绍,该校还开设了德育、体育、实践、艺术、科技五类人人参与的乡村少年宫社团33个,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优化提质改革,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在贵州,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这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得学校、区域双赢的局面逐渐形成。


  植根乡土打造校园文化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一座因三线建设而生的城市,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作出了极大贡献。“三线历史”是六枝的根,“三线精神”是六枝的魂。


  肩挑背扛的工人,修路架桥、建厂房、装设备……步入六枝特区木岗镇中学,一张张照片便将参观者带回了那艰苦奋战的“三线建设”时期。


  结合历史及地域特点,木岗镇中学以传承“三线”精神为核心,将三线建设的艰苦开拓精神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融入到学校的发展内涵当中,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文明程度。


  据介绍,每年学校都会通过分年级开展主题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节,开展优秀诗歌、歌曲、童诗、童谣、童剧等进校园,让学生汲取“三线”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在传承“三线”文化精神的同时,木岗镇中学还运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载体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多种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学科教学,确保学生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日常行为习惯中践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如何将民族特色更好地融入校园文化?怎样使传承更加鲜活?这也是荔波县瑶山民族小学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瑶山民族小学位于神秘的瑶山古寨——瑶山瑶族乡瑶山村。这里是瑶族聚居的地方,其最著名的白裤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多姿多彩的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瑶山民族小学以传承民族文化为本,把瑶歌、猴鼓舞、陀螺、瑶族蜡染、刺绣等极具浓厚的瑶族元素作为“四瑶文化”引进校园,在学校内开设特色课程,传承、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学校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聘请瑶绣传承人、瑶绣绣娘、陀螺教练等共同辅导学生学习瑶绣技艺,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拔节成长。


  书香养德,文化育人。一批批有温情、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温馨校园正浸润学生心灵,让孩子们拥有持续向上的力量。


钟明秀
编辑 常玥玥
校园;学校;学生;教学楼;乡村;校园文化;贵阳市;修文县;贵州;瑶山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