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地方动态>贵阳市 > 正文

城市更新 幸福满满 —— 贵阳市乌当区推进“一圈两场三改”惠民生

来源: 法制生活报 2023年01月09日

  贵阳市乌当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扎实推进“一圈两场三改”,以“四张清单”统揽“15分钟生活圈”建设,全力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紧紧围绕“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等要素,乌当区以观溪北衙、保利公园、新天为中心,逐步向东风镇一线全面铺开,力争用3年的时间,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乌当区拟建设10个生活圈,现正在实施建设“15分钟生活圈”7个,配建项目总数量113个;拟建设公共停车场13个,停车位4906个,现已建设停车场6个,公共停车位2584个;拟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8个,现已完成3个;拟进行棚户区签约改造6119户,改造面积139.76万平方米,现已签约5194户,改造94.08万平方米;拟进行老旧小区改造5074户,现已完成改造1519户;拟进行背街小巷改造提升50条,现已完成30条。

  

  “一规”利民优化空间

  

  “道路平整了,围墙刷漂亮了,停车位增多了……”在乌当区新创路街道金穗园小区,随着老旧小区改造的推进,群众频频点赞。

  

  “应金穗园小区大多数居民强烈改造需求,我们依托专业设计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做到程序合法规范,方案科学合理,强化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改造完成后群众都很满意。”乌当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推动“一圈两场三改”以来,乌当区对标对表国家和省、市关于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社区生活圈建设等有关标准,全方位开展规划编制。

  

  “一刻钟”画出群众“幸福圈”。紧盯“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配置要素,以步行15分钟为服务半径,划定10个生活圈,总面积约24.62平方公里,覆盖人口约24.2万人。编制印发《乌当区“一圈两场三改”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科学制定“一图一表”,拟定项目、责任、资金和群众意见“四张清单”,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着力打造15分钟幸福圈。

  

  “两场”延伸群众“幸福线”。开展停车场、农贸市场(惠民生鲜超市)等专项规划编制,以3年时间为规划期限,总投资2471万元,规划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8个,总投资4亿元,新建或改扩建停车场10个,将新增停车位4906个。加快补齐停车、农贸市场供给短板,切实缓解群众停车难、买菜难等问题。

  

  “三改”绘就群众“幸福色”。坚持把“一圈两场三改”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围绕新天城区、东风片区等区域,规划建设棚改项目13个、老旧小区6个、背街小巷50条,惠及群众11193户。预计3年总投资136.14亿元。

  

  “三问”为民凝聚民心

  

  “一圈两场三改”如何做?群众说了算。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采取领导、部门包保小区方式,社区网格员与街道工作人员相互组合成立工作小组,对包保楼栋及住户进行入户宣传及问卷调查,与居民群众面对面交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事例,宣讲政策,积极争取居民群众支持和参与。”乌当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推动“一圈两场三改”乌当区始终让群众享有更多发言权,群众意愿得到充分表达、充分吸纳。

  

  坚持问需于民。以群众需求为“第一选择”,作为规划编制、要素配置、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补齐短板的重要依据,在微信公众号等开设专栏,通过留言、观看等方式吸引群众广泛关注和参与,畅通需求反馈渠道,真正把群众的需求冷暖放在心上。

  

  坚持问计于民。以“15分钟生活圈”为单位,深入开展征求群众意见活动,采取网格员入户、召开坝坝会、融媒体(公众号、活力乌当APP等)、12345政务热线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民意调查工作。目前,已发布线上调查问卷6次,发放各类问卷14万余份,召开坝坝会200余次,走访居民3万余户,线上线下收集意见建议8000余条。

  

  坚持问效于民。坚持把群众知不知晓、参不参与、认不认同、满不满意作为重要标尺,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发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

  

  “三解四评”靠民解决难题

  

  立足人的生活需求、项目建设要求、城市发展需要,乌当区着力解决新型城镇化“人”“地”“钱”的痛点难点问题。

  

  着力破解“人”的问题。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聚焦群众生活舒适度、生活便捷度、市民参与度、城市关怀度,实现城市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在实施的狮岩路、区医院地块城市更新项目中,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实行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置换两种房屋征收方式,着力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让群众有选择、想签约、快签约。

  

  着力破解“地”的问题。对全区闲置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摸排,建立清单台账,结合实际统筹纳入项目建设内容。挖掘低效空间,补齐要素短板,充分利用闲置附属设施和小区公共服务场地、整合零星土地、盘活存量土地等,推进公共空间向市民开放、向“地上、地下”扩展延伸。目前,区内第一批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停车场已开放13处,全区63所学校已入驻“壹刻宝”平台,市民可通过该平台进行预约,同时开通线下预约,多形式满足群众需求。

  

  着力破解“钱”的问题。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实施资金“五点筹措法”多渠道多举措灵活筹措资金,创新解决棚改项目钱的来源突出问题。

  

  此外,乌当区还坚持“四评”靠民,完善考评体系。探索建立上下联动联审联评的考核评价机制,积极引入专家、上级部门和群众等主体参与评价,推动形成工作监督、考核闭环。坚持把话语权、监督权、评判权交给群众,建立项目建设“群众议、群众定、群众督、群众享”机制,畅通各类民意反馈渠道,健全回访制度,探索建立群众满意度与追责问责挂钩机制,真正把评价权放在群众手里。


谌思宇
编辑 牟岚
乌当区;群众;生活圈;一圈两场三改;改造;农贸市场;停车场;规划编制;群众需求;新型城镇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