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地方动态>遵义市 > 正文

赤水市检察院 制定出台十五条措施助力优化发展环境

来源: 法制生活报 2022年07月21日

  近日,赤水市人民检察院立足职能实际,紧紧围绕省、遵义市和赤水市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要求,以助力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制定出台《助力优化发展环境的十五条措施》(以下简称《十五条措施》),努力为赤水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强的现代化赤水新未来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十五条措施》着眼地方经济发展特点,聚焦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目标,综合提出打击、监督、服务等措施办法,努力为企业健康发展作出检察贡献。


  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国家、社会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违法犯罪,严惩妨害社会管理和妨碍疫情防控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把源头治理作为治本之策,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妥善办理涉众型违法犯罪,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依法惩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相关犯罪,突出惩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恶意阻工等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犯罪。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等各类违法犯罪的惩治力度,强化源头治理,积极配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整治网络黑灰产业链。深入曝光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手段,提高人民群众反诈防骗能力。


  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加强对行政履职的监督,通过诉前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正确履职。推动依法行政的持续深化,让法治成为赤水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紧盯“贵人服务、丹青惠办”中的“放管服”事项,以检察建议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办事效率的提升。


  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强化重商、爱商、护商意识,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保障其自主经营、平等享有资源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深入开展涉企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切实防止和纠正以刑事立案插手经济纠纷,违法对企业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依法保护投资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平等保护企业和企业主的人格权益和财产权益,让企业主安心乐业、放心创业。


  保护公平诚信的市场交易。支持市场主体按照意思自治原则通过签订合同进行投资贸易,强调诚信经营,忠实履行合同义务,维护交易安全。加强对合同纠纷案件的监督,严厉打击通过恶意串通、虚假诉讼等方式恶意逃债,损害合同相对方以及第三方合法权益的行为。强化对执行活动的监督,促进生效法律文书及时兑现。


  强化知识产权的综合保护。加大对企业商标、专利、商业秘密、商业信誉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依法妥善办理科研人员涉嫌职务犯罪案件,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营造宽松有序的环境。依法惩处以侵犯知识产权为业或者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链条中的生产制造者,对多次、恶意侵权的行为人依法从严追诉并提出适用禁止令、职业禁止的量刑建议。


  妥善办理涉企的各类案件。按照慎捕慎诉理念办理涉企犯罪案件,释放最大司法善意。慎用羁押类刑事强制措施,慎用财产强制措施,把对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处理涉企业犯罪案件时充分考量企业复工复产、保岗就业、政策调整、市场风险等因素,按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积极开展企业合规不起诉、从轻追诉制度,努力构建企业刑事合规管理的检察工作新机制。


  助推支柱产业的提质增效。深入开展“四大检察”护航“十大产业”专项工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质增效提供法治保障。依法保护赤水河流域山、水、林、木、竹等资源禀赋,支持竹木循环首位产业、酱香型白酒产业、晒醋和腊肉等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壮大规模、做响品牌。


  加强生态保护的联动共治。加强执法司法协作,针对界河生态环境监管“上下游不同步、左右岸不同行”的问题,推动案件协作办理。紧盯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对建设规划、土地使用、环境评价等重点环节开展监督。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和最严耕地保护制度,聚焦林地恢复、小水电站清理等生态修复性工程,守护好生态屏障,使赤水河流域的优质自然资源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来赤旅游置业。


  加强食药领域的安全保障。做好“两法衔接”,督促行政机关加强对竹笋、乌鸡、金钗石斛、晒醋、生态水产等生鲜食品和道地药材的质量检查和市场监管,推动“黔货出山”,确保输出输入食药品安全。持续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推动建立完善的食药品安全治理体系,维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畅通企业诉求的表达渠道。以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为平台,进一步完善企业诉求反映和沟通机制,对企业和企业主的控告申诉案件实行集中管理,挂案督办。常态化开展“检察长·董事长”座谈,主动听取意见和诉求,共同探讨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及强化司法保障的途径和措施,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坚持涉企业案件“一案一回访”工作机制,通过跟踪回访,帮助涉案企业纾困解难。


  推动诉源治理的落地落实。以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为抓手,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在办案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律师以及专家学者等担任听证员,就案件事实及法律适用等疑难、争议性问题开展公开听证,共同释法说理,促进依法办理、第三方评判、群众见证等形成合力,让公平正义看得见、听得懂、真实可感,帮助当事人既解“法结”,又解“心结”,为诉源治理贡献检察力量。以深入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为工作抓手,消弭市场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隔阂和误解。


  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水平。强化“简案快办”机制,减少因办案程序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加大对企业的法治化帮扶,帮助企业预防和减少经营风险。为企业针对性的量身定制“法治套餐”,帮助企业开展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合规“体检”,引导企业合规经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推动执法单位的协作配合,建立涉企业案件执法办案信息、办案数据共享机制,打通数据壁垒,提升办案大数据运用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保障企业发展。


  纵深推进跨区域的司法协作。建立完善与成渝地区的检察协作机制,加强案件线索移送、调查取证协作等。精准工作对接,以点带面深化与成渝地区的检察协作。加强跨区域联合调研和业务交流,推动跨区域案件办理和执法尺度的统一,为赤水融入成渝经济圈作好检察服务保障。


  强化法治宣传的引领作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要求,加大案件释法说理。充分用好检察建议监督手段,发挥典型案例、指导案件的法治引领作用,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办案效果。用好公开听证、公开送达、送法进企等工作方式,向企业和企业主讲解法律知识和维权途径,增强民营企业及经营者的法治意识。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强对法律政策的宣传,努力营造亲清政商关系。


刘剑
编辑 牟岚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