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地方动态>毕节市 > 正文

民警变“下”为“驻” 群众安心放心

来源: 法制生活报 2023年01月09日

  楼房虽然陈旧但各具特色,道路虽然年久但干净整洁,商铺虽然零散但经营规范,人车虽然繁杂但相互礼让……

  

  一切都是文明相伴,秩序井然。

  

  这是1月7日记者在毕节市七星关区市西街道采访时看到的一幕幕景象。

  

  “这是在迎接创文检查吗?”记者有些疑惑。

  

  “不是,这些都是常规动作。”陪同记者采访的七星关区市西街道党工委委员、政法委员杨其贵说。

  

  这样的变化,对一个外来人员来说不足为奇,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居民来说,却有着深刻的体会。

  

  “以前我们周围的环境乱得很,人员复杂,治安不好,道路脏了没人打扫,路灯坏了没人维护。”58岁的居民董弟兰提起自己居住的市西街道翠屏社区砂锅巷,一脸无奈。

  

  翠屏社区是市西街道 2018 年成立的新社区,地处七星关区中心城区西面,东至南门口,南到虎踞山,西至环北路,北到美女山。

  

  在0.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 3078 户 12342 人,还有一个人流相对集中的西客站。

  

  “以前东客站还没修建的时候,西客站人流量非常大,说白了就是一个‘旱码头’,那才叫一个乱。”家住毕节市司法局宿舍的居民谢洪忠提起过去的居住环境,感慨万千。

  

  谢洪忠居住的地方,离西客站不到一公里,因为是老旧小区,道路狭窄,停车极为不便。

  

  一个40多平方米的院坝,常常要停 10 多辆车,有时车辆乱停乱放,居民进出都得侧着身子穿行。

  

  “从司法局去客车站有条小巷子,白天走的人多还不觉得,到了夜深时候,走起都很胆怯,治安环境无法保障。”谢洪忠说。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近年来,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七星关区市西街道结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创新开展“网格+警格”共联共治共享机制,推动民警从“下社区”转变为“驻社区”,开启了为民服务的新篇。

  

  在警力派驻的翠屏社区,一个集安全巡逻、重点场所管理、人口管理、证明开具等工作于一体的社区警务站,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翻开警务站的工作台账,一件件纠纷的调解,诠释着执政为民的初心:


  2022年2月26日,杨女士报警称,自己在七星关区翠屏路西客站被前夫殴打,经民警前往协调,双方和解;


  2022 年 5 月 1 日,家住七星关区威西巷的聂女士与丈夫左先生因家庭琐事大打出手,经民警上门现场调解,双方心平气和处理家事;

  

  2022 年 7 月 9 日,市民李女士报警称,在西客站附近家中与前来看望孩子的前夫周某发生纠纷,周某拿走自己的身份证。经民警调解,周某还回李女士身份证,双方和解……


  此外,社会治安巡逻、群众事务办理、各种证明出具等台账规范有序、排放整齐。

  

  “在警务站所处理的矛盾纠纷中,以婚恋纠纷居多。”杨其贵说,其他一些治安问题,大多是在民警巡逻的过程中解决的。

  

  地上民警巡逻,空中“天眼”监控。

  

  在翠屏社区综治中心,一个可视化、远程化、智能化监控平台尤为显眼。

  

  这个平台整合接入公安“天网”系统,24 小时对辖区交通要道、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监控。

  

  如果发生打架斗殴、偷盗抢劫等情况,综治中心将第一时间就近调度巡逻民警前往,确保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处理。

  

  “现在和以前相比,真是大不一样。”董弟兰说,要办事,下楼十几分钟就到,有问题,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解决。

  

  “近几年改变非常大,所有的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决。”谢洪忠说,居住环境的改变,让人放心、安心、舒心。

  

  “把社区建设成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我们还任重道远。”杨其贵说,市西街道将持续借鉴“枫桥经验”,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全力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 付松 黄祖祥 谢禄林
编辑 牟岚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