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地方动态>毕节市 > 正文

谱写法治护航新篇章 ——毕节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

来源: 贵州日报 2022年12月27日

法官带领调解员深入企业组织诉前调解。



宣传员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


    11月,在中央依法治国办组织开展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中,毕节市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荣誉的背后是毕节市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的长期不懈努力。


  曾经,毕节因人口总量大、贫困程度深、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基层法治基础及社会治理相对薄弱,成为制约毕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成为全省法治建设的难题。


  如今,在法治政府建设的推动下,毕节市从全省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到脱贫成效最突出、减贫人数最多的地区,7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32.48万群众搬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大山。


  法治毕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的持续推进,让毕节市全民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氛围更加浓厚,公平正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大幅提升,全市平安稳定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


  推进行政执法监督 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具体化。


  今年6月,司法部同意贵州省作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为支持“法治毕节”示范创建,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司法厅决定将毕节市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地区开展先行先试。毕节市紧密结合实际,构建起了市县乡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


  从“职责权限、人员机构、内容范围、程序方式”等四个维度,毕节市紧扣试点工作,探索出台《毕节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试行)》《毕节市行政执法专项监督制度(试行)》等制度机制,形成“1+15+12”的制度体系,推动试点工作规范有序实施。


  将监督权限从市级层面充分下放至县、乡一级,细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机构工作职责,列出行政执法监督权责清单,明确履职方式和工作责任,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机构统筹协调、指导监督本地行政执法工作的职能作用。


  在市县两级司法局加挂行政执法监督办公室牌子,加强试点工作统筹指导,并推动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形成县级执法部门+乡镇(街道)+司法所“1+1+1”监督模式,监督人员由原有20余名增加至429名,监督体系实现全覆盖。


  在企业、商会、村居社区等设立76个监督联系点,选聘社会监督员142名,集中开展监督技能培训。全面畅通监督渠道,在全市563个行政执法部门设置投诉举报电话,发布线索征集公告,办理回复群众来电来信145次,针对群众反映线索办理执法监督案件35件,推动行政执法部门整改23件、撤销具体行政行为7件。推行“一案一卡”及案件跟踪回访,对3151件行政执法案件逐案回访,满意率达98.74%。


  探索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与行政复议应诉、法治督察内部衔接互动,建立司法行政与法院、检察院、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会商、信息通报、案件函告等外部协作机制,定期开展案件会商、问题分析研判,推动解决行政执法突出问题。选聘40名行政执法业务专家组建监督专家库,集中开展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六大领域”行政执法专项监督。从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中抽调20名业务骨干成立案件评查组,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2652件,合格率99.8%。


  抓实“放管服”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金沙县矿产资源丰富,辖区内各矿产企业均需采购炸材进行爆破生产,炸药年需求量在4000吨以上,每个工作日就有近8家矿产企业需办理民爆物品采购、运输审批手续。


  为此,金沙县政务服务中心将与民爆物品采购、运输有关的销售公司、运输公司统一进驻到县政务大厅与公安局窗口进行联合办公,优化审批流程、减少申请材料,设置民爆物品购运“集成套餐”窗口。


  “集成套餐”开通前,矿产企业需持申请到所在乡镇派出所签署意见后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办理民爆物品购买许可,该许可一般需要5个工作日办结,再持证到距县政务大厅2公里以外的销售公司购买炸材,再持订单回到公安窗口申请办理民爆物品运输许可,该许可一般需要3个工作日办结,待取得《民爆物品运输许可证》后,持证再到距县政务大厅3公里以外的保安公司联系运输,整个购运流程一般需要10个工作日以上。


  “集成套餐”开通后,砍掉了层层审批的繁琐流程,矿产企业在公安治安窗口申请办理购运许可后,流转到相邻的公司窗口购买炸材,然后流转到相邻的公司窗口安排运输,整个流程仅20分钟。


  提起毕节市政务服务“集成套餐”模式、“贵人服务・毕须办”政务服务,企业与百姓纷纷称赞。创新的“五减”服务机制实现开办企业1日办结,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率先在全省启动“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和全程电子化登记“一网通办”,2020年以来全市办理涉及“三十四证合一”事项6720户。


  在法治护航下,毕节营商环境由“全省靠后”转变到“全省前列”,经济社会得到了高质量发展。目前,毕节市城市信用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列,各级各部门在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同时建立法治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主动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加强对企业法治宣传服务,着力营造亲商爱商、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坚持法治惠民 提升政府公信力


  公信力和执行力等同于政府的生命力。近年来,毕节市不断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着力实现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严格落实,决策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切实避免因决策失误产生矛盾纠纷、引发社会风险、造成重大损失。


  毕节市政府率先在全省出台《毕节市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办法》等制度,严把“会前审查关”,重大行政决策履行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合法性审查率达100%。


  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市政府组建由20名律师组成的法律顾问专家库,聘请8家律师事务所派员到市政府法律顾问室坐班,全市聘请政府法律顾问1106名,公职律师317名,法律顾问发挥作用良好。


  法律是维护百姓权益最后的保障。据毕节市司法局局长李斌介绍,目前,毕节市实施公共法律服务便民利民“622”工程,市县乡三级政府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大力建设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接入中国法网12348法律援助热线,总体服务满意度98%以上。


  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毕节还试点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法律工作者队伍建设、开展行政错案问责追责、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等改革,取得了行政复议案件纠错率和行政诉讼案件大幅下降、律师总数全省排名第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大幅提升的好成绩。



编辑 牟岚

图片新闻